国际当代艺术大型群展《More, More, More》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油罐艺术中心呈现,其中囊括了30位国内外活跃的艺术家和艺术家组合的作品。《More, More, More》旨在关注“将知识的汲取与视觉分离”的理论体系,以此拓宽“艺术体验”及“知识生成方式”的畛域。
本次展览呈现艺术家索菲亚·阿尔—玛丽亚(Sophia Al-Maria),艺术劳动组织(Art Labor),塞西莉亚·本戈利亚(Cecilia Bengolea),多拉·布多尔(Dora Budor),程心怡,克劳蒂亚·孔德(Claudia Comte),切尔西·卡普利特(Chelsea Culprit),杰西·达林(Jesse Darling),艾莉森·珍娜·汉密尔顿(Allison Janae Hamilton),郝量,黄河,伊莲娜·海杜克(Irena Haiduk),许鹤溪 (Brook Hsu),迪文·肯尼(Devin Kenny),梁芝兰(Ghislaine Leung),艾德·米诺里提(Ad Minoliti),若塔·蒙巴萨(Jota Mombaça),山河跳!,丽莎·纳夫托林和亚历克斯·麦克劳德(Lisa Naftolin with Alex McLeod),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彭薇,帕梅拉·罗森克朗茨(Pamela Rosenkranz),单慧乾(Victoria Sin),珍娜·苏特拉(Jenna Sutela),谭婧,塞西莉亚·维库尼亚(Cecilia Vicuña),妮可·沃尔莫斯(Nicole·Wermers),黄洁宜,赵要和张如怡的全新委约作品和代表作品。其中有许多艺术家是首次参与到中国或亚洲范围内的展览。
展览名称:《More, More, More》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380号 | 油罐艺术中心
展馆:第一乐章:4号罐(2020年7月至11月)| 第二乐章:4号罐和大空间(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
展期: 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
《More, More, More》展览预约参观
《More, More, More》展览购票(可现场直接购票)
*美术馆之友可免费参观《More, More, More》。
更多详情,可添加【油罐美术馆之友】微信客服了解,
《More, More, More》现场导览
周二-周日,下午三点,4号罐一层入口,由油罐艺术中心员工带领。
导览时长:约45分钟。
展览的名称《More, More, More》取自The Andrea True Connection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行的热门迪斯科歌曲的歌名。此展览包含了与这首歌中的感官游戏 (sensorial play)、言语过剩和可变意义相似的态度。通过在文本的纹理、语言的声响(sonority)、翻译中的痕迹以及可⻅与不可⻅之间的关系之中的实践,《More,More,More》中呈现的作品致力于将艺术经验的领域开放给多样化的现象。艺术家们以或大或小的方式,拥抱将知识与视觉分离的理论体系,让新的意义重新附着在身体上,并浮现出来。
从语言的物质性探讨语言的表层形象与其深层含义的分离
这首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行的热门迪斯科歌曲的许多音乐元素使之成为早期电子舞蹈音乐的典范,例如口头影射、持续性的四拍及地(four on the floor)的节拍、华丽的弦乐,最重要的是,大量的复诵。音乐中的重复性⸺如同在所有媒介中那样⸺改变了我们对被重复了的事物的感知。通过大量的重复,一个熟悉的单词可能听起来像是胡言乱语或灵语,获得双重含义,或变形成为另一种言语行为。在此过程中,单词的“含义”开始分解,失去其作为其他事物的能指的常规,变成了一种更感性的物件,悬于习语和音乐、符号和噪音,或者思维和口腔之间的某个地方。
多媒介与非视觉中心主义
此次展览中大部分的艺术作品使用视觉并不总能察觉到的媒介来培养多感官结构,例如香水、音乐媒介、微生物、数字化媒介和不同频率的光。诸如具象绘画、诗歌、水墨画、线描画等传统媒介,在本次展览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表现。这些作品增强或夸大了表面的感性,并对视觉感知的确定性提出了质疑。
身份经验和知识生产的流动性
《More, More, More》展览中艺术实践的多样性也证明了跨性别女性主义和非⻄方主体性的活力。通过不同的制作模式,本次展览中的艺术家引导我们关注那些甚至是最正常化的知识生产技术的体现方法。许多作品还阐明了身体的体验与赋予身体身份的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分歧。这些艺术作品具有动态潜力,可通过这种潜力感知新的知识取向⸺这是作为艺术的观众的我们,应倾向与效仿的。
《More, More, More》展览采取分阶段开幕这个有机体的形式,演绎出一种持续生长的动态。随着作品的不断更替,它从2020年7月起展出的“第一乐章”,逐渐蔓延、转化、渐强,发展至于11月所呈现出的“第二乐章”,这也是整个展览最完整的形态。
此外,《More, More, More》展览原计划于2020年3月开幕,但由于处于特殊的时期,展览被不断地改期。对这个展览来说,这种两难的局面引发了我们对产生即时事件的处境的思考。《More, More, More》的时间结构也反应了这种对事件性的发展的理解。
展览出版物
《More, More, More》共有两本双语带插图的展览导览册和一本双语展览画册。 展览画册已发行 ,详情请查看此网页结尾【文献】部分。
教育与公共项目
策展人在线导览
2020年8月15日 下午2点
与展览策展人团体连线,参加特别设计的线上导览。这些导览将通过免费的视频会议软件ZOOM进行导览,并与观众交流。参与者需要一台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并有麦克风和互联网接入即可。我们将在活动开始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ZOOM的链接和密码。所有时间均为上海当地时间。
展览现场导览
每日下午三点,四号罐一层入口,由油罐艺术中心员工带领。
活动时长:45分钟。
艺术家接管油罐社交媒体(#ArtistTakeoverTANK)
第一乐章:2020年4月29日至7月10日
第二乐章:2020年11月至12月
油罐艺术中心每周邀请一到两位参展艺术家接管机构的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他们 过去和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所思所想、创作灵感以及工作室生活。
艺术家接管材料回顾,请访问:
http://www.tankshanghai.com/events/info61.htm
资料免费公开。
策展人和艺术家简介
策展人:
朱筱蕤于2014年加入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策展团队,并策划了展览“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2017-19),随后负责管理该展览在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巡展。目前,ta正在筹备的大型馆藏展暂定名为“Performance, Process, and Politics”(2022),并为古根海姆的重新对外开放开发一系列的展览和项目。朱筱蕤是古根海姆“亚洲理事圈”(Asian Art Circle)的创始策展人之一。“亚洲理事圈”是一个馆藏收购组,致力于通过关注亚洲新兴和成熟艺术家的创作,从而促进美术馆的项目和收藏的多样化得以加强。在这个项目中,负责策划年度表演艺术项目“亚洲艺术圈呈现”(Asian Art Circle Presents);该公共项目倡议为亚洲艺术家提供一个由机构支持的平台,尤其是那些传统意义上被边缘化的交叉身份的艺术家(特别是跨性别和酷儿身份的艺术家),他们的个人艺术实践往往将他们投向主流历史叙事的边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收藏”他们的作品(即表演和基于时间的实践)的困难,以及他们的身份如何使“亚洲性”(Asian-ness)的主导叙事复杂化。朱筱蕤领导的Frameworks是古根海姆策展部门中的一个策展工作组;作为一个智囊团,它致力于重新思考策展实践和话语的主导观念,强调非殖民性、酷儿和/或跨性别视角的重要性。ta还领导着古根海姆的原住民艺术项目(Indigenous Art Initiative)工作小组。在2014年加入古根海姆美术馆之前,ta是第14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SALTWATER: A Theory of Thought Forms”的策展团队成员,并在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沙利文画廊和海德公园艺术中心等机构策展。自2018年秋季起,朱筱蕤与弗雷德里克·诺维尔合作成立Passing Fancy。朱筱蕤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
弗雷德里克·诺维尔是一位音乐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关注音乐理论概念与美学和艺术史、思想史之间的交汇。诺维尔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艺术中媒介的特定性,1750年后媒介特定性论证的历史,以及 "媒介性 "的概念。他的主要研究涉及现代和当代艺术史中的、特别是观念主义拐点之后的媒介装置的大规模变革。他的次要兴趣是流行音乐研究和感官史,并主张在语言学转向的哲学框架之外研究跨性别史。他曾是西北大学艺术、理论与实践专业的高校研究员,目前正在康奈尔大学攻读音乐学博士学位。自2018年秋起,他与朱筱蕤合作成立Passing Fancy。
埃莉斯·阿玛尼是一名生活在纽约的策展人,作家和艺术史学家。 她参与过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达拉斯艺术博物馆、沃克艺术中心和魏斯曼美术馆的策展项目。 她最近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上海油罐艺术中心《More, More, More》(2020),达拉斯艺术博物馆“身体自我”(Body Ego)(2018)和沃克艺术中心“培育花园”(Cultivating the Garden)(2017)。 她目前在纽约石溪大学的艺术史与批评系教学并攻读博士学位。
艺术家:
索菲亚·阿尔—玛丽亚(1983年生于美国塔科马) 现伦敦生活和工作。她一名艺术家、作家和电影制作人。阿尔-玛利亚曾在开罗美国大学学习比较文学,并在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学习听觉和视觉文化。她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多个机构展出,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东京宫,斯塔万格美术馆(Kunsthall Stavanger, Stavanger),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苏黎世LUMA Westbau,纽约新美术馆和伦敦蛇形画廊。2016年,阿尔—玛丽亚参加了由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移动影像双年展(BIM)。她的写作作品曾在《哈珀杂志》,《Five Dials》、《Triple Canopy》和《Bidoun》上刊登。她也是《有记忆的处女》(Virgin With A Memory)和《坠落地球的女孩》(The Girl Fell to Earth)的作者。2018年,她成为伦敦白教堂美术馆的驻地作家。
艺术劳动组织是一个胡志明市的艺术团体,其作品涉及视觉艺术及社会和生命科学交织的领域。艺术劳动组织由Arlette Quynh-Anh Tran(1987年生于柏林),Thao Nguyen Phan(1987年生于胡志明市)和Tung Cong Trong(1986年生于达克拉克)组成。艺术劳动组织不制作彼此没有关联的个体作品,而是追求长达数年的“旅程”,将项目及相关作品的时长拉长。艺术劳动组织先前的旅程包括“无条件信仰”(Unconditional Belief)(2012-2015),“嘉莱露水”(Jrai Dew)(2016至今)和“JUA”(2019至今)。艺术劳动组织的作品在越南和国际的重要展馆广泛展出,例如第57届匹兹堡卡内基国际艺术展,曼谷艺术双年展,达卡艺术峰会,香港Para Site,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塞西莉亚·本戈利亚(1979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现于巴黎生活和工作。本戈利亚通过影像、雕塑和装置诠释她的人类学社区舞蹈实践,她与包括黑鹰克雷格(Craig Black Eagle),Bombom DHQ 和Damion BG在内的诸多dancehall艺术家合作。 另外,本戈利亚与弗朗索瓦·夏格诺(François Chaignaud)一起创立了舞团Vlovajob Pru,二人组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2009年的巴黎评论奖和2014年的光州双年展青年艺术家奖。本戈利亚的作品被广泛展出,包括光州双年展,里昂双年展,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大油罐”,布宜诺斯艾利斯Faena艺术中心,伦敦当代艺术学院,纽约迪亚艺术基金会,东京螺旋体大厦,圣保罗双年展,伦敦海沃德美术馆,格斯塔德“海拔1049”高山艺术节,巴黎东京宫,菲奥鲁奇艺术信托基金,达卡艺术峰会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多拉·布多尔(1984年生于萨格勒布)现于纽约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在美国和欧洲各地广泛展出,包括巴塞尔艺术博物馆,蒙彼利尔La Panacée当代艺术中心,贝鲁特Aishti基金会,位于丹麦胡姆勒拜克的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贝尔格莱德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东京宫,维也纳应用与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柏林KW当代艺术研究院,卡塞尔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和纽约瑞士学院。布多尔参加过众多的双年展,包括柏林双年展,维也纳双年展,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遇见艺术”(Art Encounters)项目,波罗的海三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即将参加第二届拉脱维亚里加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日内瓦雕塑双年展和2020年贝尔格莱德双年展。她曾获得2014年的雷玛·霍特·曼基金会(Rema Hort Mann Foundation) 新锐艺术家奖和2018年的波洛克·克拉斯纳基金会艺术资助。2019年,她获得了久负盛名的古根海姆创意艺术奖学金。
程心怡(1989年生于武汉)现于上海和巴黎生活和工作。她在中国接受雕塑训练后前往美国学习绘画,其后参与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的艺术家驻留项目。程心怡的作品曾在上海天线空间,巴黎Balice Hertling画廊,纽约Matthew Marks画廊,哈勒姆哈尔斯博物馆,纽约Practice画廊,纽约布朗克斯美术馆和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展出。
切尔西·卡普利特(1984年生于肯塔基州)现于墨西哥城生活和工作。卡普利特最近的个展包括墨西哥城Lulu画廊“坏妈妈”(Malas Madres) (2019),纽约Queer Thoughts画廊在伦敦Maureen Paley画廊举办的展览“害怕诱惑”(Fear of Seduction)(2019), 纽约Queer Thoughts画廊“DMing Purgatory”(2018),葡萄牙波尔图Uma Certa Falta de Coerência画廊“鱼网”(Fishnets)(2017),位于墨西哥城Barba Azul的Galería La Esperanza画廊“保持优雅的权利”(Right to Remain Elegant)(2017),墨西哥城Yautepec画廊“环球小姐”(Miss Universe)(2016)。卡普利特的作品曾参与的群展包括巴黎东京宫,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利马Revolver画廊,位于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墨西哥城卡里略·吉尔艺术博物馆 (Museo de Arte Carrillo Gil)。
克劳蒂亚·孔德(1983年出生)是一位居住在巴塞尔的瑞士艺术家。她的作品是由她对材料记忆的兴趣和对手与不同技术的关系之间的仔细观察所定义的。孔德曾在洛桑艺术设计大学学习(2004-2007),随后在瑞士洛桑视觉艺术高级学院(Haute Ecole Pédagogique)获得教育科学艺术硕士学位(2008-2010)。她的作品以特定场域的装置作品为代表,其艺术实践是由她创造的独特规则测量系统指导的,每件作品都相互关联。孔德的极简主义艺术创作方法有条不紊且极具动态,作品被注入了独特的趣味性。她的艺术作品融合了多种媒介,从雕塑、绘画到各种多媒体装置。孔德曾在众多个展和群展中展示过她的作品,包括意大利利沃利城堡当代艺术馆 “如何长大并保持相同形状”(How to Grow and Still Stay the Same Shape)(2019),伦敦国王画廊 “水果与丛林” (Fruits and Jungle)(2019),哥本哈根现代美术馆“和树站在一起我长大了”(I have Grow Taller from Standing with Trees)(2019),纽约格莱斯顿画廊 “渐变的扇贝”(The Morphing Scallops)(2019),克利夫兰当代艺术博物馆 “之字形和斜线” (Zigzags and Diagonals)(2018),巴塞尔美术馆 “现在是瑞士表演” (Swiss Performance Now)(2018)。
杰西·达林是一位活跃于伦敦和柏林的艺术家。ta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神学生态系统否定为”一个任意的、暴力的童话”,ta的工作和研究将社会的、物理的和叙事性的身体视作建筑、生物政治和社会结构表现和转化的场所。杰西·达林的作品包括雕塑、装置、文本、声音和"设计中的此在”。ta的作品曾在国际上出版和展出。最近的项目包括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2019),在马赛Triangle France - Astérides的个展“Crevé”(2019),以及作为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Art Now”的一部分的个展“The Ballade of Saint Jerome”(2018)。杰西·达林曾接受华沙当代艺术博物馆,伦敦蛇形画廊和柏林人民剧院等的委托。ta过去的个展包括纽约Chapter画廊的“Support Level”(2018),巴黎Sultana画廊“Armes Blanches: History is Other People”(2017),伦敦Arcadia Missa画廊“The Great Near”(2016年),与Phoebe Collings-James在纽约Company画廊举办的双人展“Atrophilia”(2016年),以及作为 "Give Up the Ghost “的一部分的群展,第13届波罗的海三年展(2018),伦敦Vitrine画廊“Docile Bodies”(2018)和格拉斯哥国际(2018)。达林在印刷品和网络上发表的文本包括《2015年最佳英国诗歌》(The Best British Poetry 2015),《质量效应,21世纪的艺术与互联网》(Mass Effect: Art and the Internet in the 21st Century),《后互联网艺术》(Art After the Internet)。2020年,达林将在由Raqs Media Collective策划的横滨三年展上展出作品,并在弗莱堡美术馆举办个展。
艾莉森·珍娜·汉密尔顿(1984年生于肯塔基州)在佛罗里达州长大,她母亲家族的农场和宅地位于田纳西州西部的乡村平原上。汉密尔顿现于纽约生活和工作。汉密尔顿的展出经历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州新温莎的风暴之王艺术中心,纽约哈林区工作室博物馆,纽约长岛市的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当代艺术中心,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博物馆国家肖像馆,纽约犹太人博物馆,桑坦德波坦基金会,布莱顿摄影双年展以及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她的个展经历包括位于北亚当斯的麻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亚特兰大当代艺术中心和纽约Recess艺术空间的奇迹厅(Wonder Room)。汉密尔顿于2013-2014年在惠特尼独立研究项目担任艺术研究员,并得以在哈林区工作室博物馆、Recess艺术空间及波坦基金会进行艺术家驻留。她获得过创意资本奖(Creative Capital Award)和雷玛·霍特·曼基金会(Rema Hort Mann Foundation)的艺术资助。
郝量(1983年生于成都)现于北京生活和工作。他于四川美术学院分别获得中国画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郝量的作品在国际上各大艺术机构广泛展出,包括威尼斯双年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他近期个展“郝量:辟雍”于2019年在上海震旦博物馆举办。
黄河(1985年生于广州)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于佛山生活和工作。黄河自2016年起与双胞胎姐妹黄山组建艺术家双人组合山河跳! 她的作品曾在深圳坪山美术馆,歌德学院(中国),香港Para Site,南京四方美术馆,北京泰康空间以及纽约SLEEPCENTER展出。
伊莲娜·海杜克拒绝艺术家简介。
许鹤溪(1987年出生于华盛顿州普尔曼)在纽约生活和工作。她最近的个展包括旧金山Et al.画廊“阴谋论(六边形)”(2019)和纽约Bortolami画廊“池塘之爱”(2019)。她的群展包括芝加哥文艺复兴协会“让我从这里考虑一下”(2018-2019),底特律巴哈马双年展“子实体”(2018),科隆Jan Kaps画廊“表现主义的终结”(2019),洛杉矶昆虫画廊“Polly”(2019-2020); 洛杉矶Château Shatto画廊“鸟笼上的布”(2019),以及洛杉矶in lieu画廊“Finders' Lodge”(2019)。 即将举行的展览包括上海油罐艺术中心《More, More, More》,纽约C L E A R I NG画廊夏季群展和北京X美术馆的“特殊性”(2020)。美国艺术目录出版社即将出版其个人画册。
迪文·肯尼(1987年生于芝加哥)是一名跨学科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制作人和独立策展人。他曾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及其他地区的诸多艺术和音乐平台合作,包括纽约Recess艺术空间,阿姆斯特丹Het Roode Bioscoop,洛杉矶REDCAT,洛杉矶Freak City,柏林Julia Stoschek收藏,休斯顿艺术博物馆核心项目,墨西哥城SOMA Sum mer项目,歌德学院(纽约)以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当代艺术中心,其中他参加了PS1当代艺术中心2015年的“大纽约”(Greater New York)项目。肯尼毕业于库珀联盟学院,2013年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新流派(New Genres)部门获得硕士学位,同时也是惠特尼独立研究项目的校友。
梁芝兰(1980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现于伦敦生活和工作。梁芝兰曾在欧洲、印度和北美举办展览。她最近的个展包括伦敦Chisenhale画廊2019年委任创作计划之一的“宪法”(CONSTITUTION),纽约ESSEX STREET画廊“权力关系”(Power Relations),与比利时Netwerk Aalst艺术中心长期合作项目的第三期作品“紫罗兰3”(Violets 3)。她的作品被国际上诸多公共机构永久收藏,包括梅斯洛林当代艺术基金会,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以及伦敦艺术收藏委员会。梁芝兰最近的美术馆展览包括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 I, I, I, I, I, I, 凯西·阿克”(I, I, I, I, I, I, I, Kathy Acker)及巡回展“丈夫的构成:对话克里斯蒂娜·兰伯格”(The Making of Husbands: Christina Ram be rg in Dialo gue)——该展览从柏林KW当代艺术研究院巡回至洛林当代艺术基金会,以及英国盖特谢德的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
艾德·米诺里提(1980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普里利迪亚诺· 普埃雷东国立美术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Fine Arts P. Pueyrredón)获得艺术学士学位。自2009年起,ta一直担任阿根廷艺术调查中心的专员。同年,ta成立了阿根廷女权主义画家团体PintorAs。米诺里提在以下机构举办过个展:位于北亚当斯的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休斯敦当代艺术博物馆,布宜诺斯艾利斯拉美艺术博物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巴黎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ta的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克利夫兰三年展,爱知三年展和南共市双年展。 ta获得过的艺术资助来自阿根廷文化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都会艺术基金会和墨西哥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以及包括2015年阿根廷共和国中央银行国家绘画奖和2013年Arcos Dorados拉丁美洲竞赛获得奖在内的几个奖项。
若塔·蒙巴萨(1991年生于纳塔尔市),现生活和工作在巴西福塔雷萨、葡萄牙里斯本和德国柏林之间。ta是一名跨学科艺术家,其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诗歌、批判理论,ta的表演艺术作品也和反殖民批判、性别反抗息息相关。声音和视觉语言的使用是ta艺术创作的中心。通过表演艺术、幻想小说和对知识生产的情景式策略,ta在演练着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末日,及当我们将现代殖民主体驱逐后会世界的样貌。ta的作品曾在巴西南方共同市场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和圣保罗双年展展出。
山河跳!由1985年出生的双胞胎艺术家黄山、黄河于2016年组成。其创作载体多样,常以“问卜”作为行为测验艺术媒介的可能性,与观众进行内在层面的互动,并以东方神秘学、民俗学撬动身份政治、劳工、女性主义、生命政治、现代性等种种议题,关注神话线索在日常语境中的体现,尝试对现实进行“精神分析”,反思现代中国的文化唯物主义及心理现状。近期参与项目包括:东京“惠比寿映像祭2020”地域连携部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末路斜阳”(2019);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原力寺”;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浪淘沙FM”(2019);Victoria Dockside 香港 K11艺术基金会 “Glow Like That”(2019),香港;日内瓦Le Commun “DOJO 道场:抽象艺术寺院”(2018);北京泰康空间“制造性别”(2018)等等。山河跳!将在2021年参与首届亚洲协会三年展 :“我们不会独自做梦” (2021)。
丽莎·纳夫托林(1964年生于多伦多)是一位纽约的创意总监,在过去的25年里,她的工作包括了博物馆、杂志、品牌和艺术家的文化和商业项目。她曾担任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出版和数字媒体的创意总监以及《Art + Commerce》的创意总监;也曾在《纽约时报》杂志和《建筑》等刊物担任出版物艺术总监。纳夫托林获得了众多专业奖项,是美国平面设计协会纽约总部的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美国平面设计协会、耶尔艺术节和国际设计大奖(I.D Awards)的评委。她曾在耶鲁大学设计系担任访问评论员,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担任摄影课程导师,并且曾是库伯联盟学院的访问艺术家。
劳拉·普罗沃斯特(1978年生于克鲁瓦-里尔)在安特卫普和伦敦之间生活与工作。普罗沃斯特于2002年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2010年于金匠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是当代国际艺术界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2019年,普罗沃斯特代表法国参加了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2020年,普罗沃斯特被邀请参加悉尼双年展。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的一些巡回展览计划于法国图卢兹的les Abattoirs和法国里尔的LAM Villeneuve d'Ascq展出。同时,她的个展包括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新西兰的Govett Brewster画廊和2021年哥本哈根的夏洛滕堡美术馆。普罗沃斯特在很多重要的展馆举办过个展,包括比利时MUHKA“AM-BIG-YOU-US LEGSICON”(2019),巴黎东京宫“RING SING AND DRING FOR TRESPASSING”(2018),巴斯艺术博物馆“They are Waiting for You”(2018),鹿特丹Witte de With当代艺术中心“the wet wet wanderer”(2017),第戎Consortium当代艺术中心“DROPPED HERE AND THEN, TO LIVE, LEAVE IT ALL BEHIND”(2016),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ALL BEHIND, WE’LL GO DEEPER, DEEP DOWN AND SHE WILL SAY:”(2016),卢塞恩美术馆“AND SHE WILL SAY: HI HER, AILLEURS, TO HIGHER GROUNDS...”(2016),米兰Pirelli HangarBicocca的“GDM-Grandad Visitor Center”(2016),北京红砖美术馆“Into All That Is Here ”(2016)以及洛杉矶FLAX基金会“A Way To Leak, Lick, Leek”(2016)。普罗沃斯特被授予2013年的透纳奖,2011年Max Mara女性艺术奖,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成为第56届,第57届和第62届奥伯豪森短片电影节的获奖者,以及2009年的EAST国际奖。她被尊为奥德雷民族国家荣誉骑士,并在2019年被尊为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军官。
彭薇(1974年生于成都),现于北京生活和工作。彭薇于1997年获得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其作品先后被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瑞士Sigg Collection,法国DSL Collection等机构收藏。
帕梅拉·罗森克朗茨(1979年生于瑞士乌里)于2004年获得伯尔尼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2012年于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完成独立驻地项目。罗森克朗茨现是慕尼黑美术学院的教授。2015年,她的项目“我们的产品”(Our Product)代表瑞士参加了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罗森克朗茨近期的个展及特别项目包括冈山艺术峰会“如果蛇”(IF THE SNAKE)(2019),第15届里昂双年展“水在那儿交融”(Là où les eaux se mêlent)(2019),第14届沙迦双年展“离开回音室”(Leaving the Echo Chamber)(2019),苏黎世圣母大教堂十字形回廊 (Kreuzgang Fraumünster)“异客蓝光”(Alien Blue Light)(2018),米兰普拉达基金会“轻微搅动2/4:帕梅拉·罗森克朗茨”(Agitation 2/4: Pamela Rosenkranz)(2017),贝加莫现当代美术馆“外来文化”(Alien Culture)(2017),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在那里”(Being There)(2017)以及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馆“K21艺术家房间”(K21 Künstlerräume)(2017)。
单慧乾(1991年生于多伦多)的作品曾在多伦多当代艺术博物馆,蒙特利尔MOMENTA图像双年展,伦敦海沃德画廊,多特蒙德艺术协会,威尼斯双年展,伦敦白教堂画廊,巴黎东京宫,伦敦蛇形画廊,台北Chi-Wen画廊,台北当代艺术中心,伦敦布鲁内尔博物馆,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
珍娜·苏特拉(1983年出生于芬兰图尔库)现为2019-2020学年麻省理工学院艺术、科学与技术中心的访问艺术家。苏特拉最近的展览包括瑞典摩德纳博物馆(2019),伦敦蛇形画廊(2019),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2018),武汉剩余空间画廊(2018),Bold Tendencies 12(2018),MOMENTUM 9(2017)以及东京都现代美术馆(2015)。
谭婧(1992年出生于广东)2015年于切尔西艺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并在2017年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她最近的展览包括:上海雅巢画廊的Bolingbroke Walk项目的展览 “但是我一个都没有…”(2018),德国莱比锡Alt Handelsschule画廊“空间合唱”(Space Chorus)(2018),上海宝龙美术馆“出厂设置”(Re-set)(2018),以及Spielzeug Welten博物馆“给帽子加油!向帽子致敬!”(Mut zum Hut! Hats off to hats! )(2019)。谭婧于2019-2020年在广州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担任艺术研究员。
塞西莉亚·维库尼亚(1948年生于圣地亚哥)是一位诗人、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和社会活动家。她在圣地亚哥出生和长大,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反对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的军事政变之后被流放。维库尼亚于1971年获得智利大学国家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并在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完成研究生学业。2017年,新奥尔良当代艺术中心主办了她的调查展“即将发生”(About to Happen),该展览在伯克利美术馆暨太平洋电影档案馆,费城当代艺术学院,西雅图亨利美术馆和北迈阿密当代艺术博物馆巡回展出。维库尼亚出版了20本艺术出版物和诗集。她获得了2019年赫伯·阿尔珀特艺术奖(Herb Alpert Award),1999年“隐匿的女性”基金会(Anonymous Was a Woman Award)以及1997年安迪·沃霍尔基金会奖在内的多个奖项。2015年,她被康奈尔大学聘为信使讲师。
妮可·沃尔莫斯(1971年生于埃姆斯代滕)现于伦敦生活和工作。2015年,沃尔莫斯以原在伦敦Herald St画廊展出的装置作品— ‘基础装置’ (Infrastruktur )) 成为2015年透纳奖的提名者。沃尔莫斯现任慕尼黑美术学院(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Munich.)雕塑、陶瓷、玻璃系的教授。在2016年,她于Motto出版社发行了艺术家书籍 《牛角包和建筑》(Croissants & Architecture)。2018年,沃尔莫斯与艺术家马克思·昂(Makurs Amm)在伦敦Herald St画廊举办双人展,同时也在德国汉堡艺术协会( Kunstverein in Hamburg)举办了其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个展 “在建筑中间的女人” (Women Between Buildings)(2018) 并有一本个人画册。之后,沃尔莫斯收到剑桥大学的公开委任并参与了2018年雅典双年展。在2020年,威尔莫斯参加了由意大利费奥拉诺Mutina for Art 艺术项目举办的群展,她的作品也相继在罗利的格雷格艺术与设计博物馆( Gregg Museum of Art and Design, Raleigh);哥伦比亚艺术博物馆( Columbia Museum of Art, Columbia),旧金山工艺设计博物馆(San Francisco Museum of Craft and Design, San Francisco);汉堡美术馆( Hamburger Kunsthalle, Hamburg);和第33届卢布尔雅那图形艺术双年展(33rd Ljubljana Biennial of Graphic Arts),华沙Ujazdowski城堡当代艺术中心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Ujazdowski Castle)相继展出。
黄洁宜(生于香港)在纽约和香港生活和工作。黄洁宜的个展包括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魔杖,交接棒与基因剪切体”(2018)和纽约P! 画廊“未来,再一次”(Futures, Again)(2017)。 她的作品曾在武汉剩余空间画廊,里加拉脱维亚当代艺术中心,香港Para Site和纽约皇后区艺术馆的群体项目中展出。关于其作品的艺评曾出现在《纽约时报》、《美国艺术》、《当代艺术日报》、《e-flux对话》、《艺术评论》、《艺术新闻》、《亚洲艺术新闻》、《艺术报》、《艺术亚太》、《中国日报》、《LEAP》和 《现代画家》等出版物上。她被选为2021年美国马尔法Chinati基金会的驻地艺术家计划,在那里她将在墨西哥和美国之间游走,探索气象边界。她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一直教授有关表演,录像艺术和新媒体的大学课程。当她不在教学时,她喜欢以她受卡拉OK启发的演讲形式对人们进行演讲。她还是莱昂纳多艺术科学晚会(Leonardo Art Science Evening Rendezvous)的联席主席,也是kombucha粉丝俱乐部的成员。
张如怡(生于1985年)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张如怡的创作主要涉及雕塑、综合材料绘画及据地装置。其观念实践始终围绕日常逻辑展开,作品因调和人工制品、工业经验以及城市生活而占据特殊空间。张如怡的作品曾在香港K11艺术基金会(2019)、上海外滩美术馆(2018)、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7)、奇切斯特卡斯雕塑基金会(2016)、上海、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2020,2016)、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2015)等机构展出。她的个展包括在上海东画廊“以为何处”(2019)、洛杉矶François Ghebaly画廊 “盆栽”(2019)、上海东画廊 “对面的楼与对面的楼”(2016)、北京空白空间 “间歇”(2016)、上海东画廊 “隔 | 断”(2014)、上海 J:画廊 “一根线”(2014)。
赵要(1981年生于四川)在北京生活和工作。赵要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的作品在国际范围内展出,包括巴黎东京宫,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艺术中心,迈阿密卢贝尔家族收藏,密歇根伊莱和伊迪特·布罗德艺术博物馆,伦敦白教堂美术馆和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出。赵要曾在北京泰康空间(2010),北京公社(2011-2012),伦敦佩斯画廊(2013)和香港佩斯画廊(2015)举办个展。
参观须知
为保证参观安全,所有观众必须在网上进行预约。油罐艺术中心将采用安全和社交隔离措施。
年度赞助伙伴
美术馆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