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隆重呈现群展“跨级社区”。展览将目光瞄准最能体现“共同体时代”特征的艺术家群体:具有鲜明的非单一文化背景且出生在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华裔艺术家。本次展览由独立策展人陈鋆尧策展。

策展人
陈鋆尧
陈鋆尧(b.1995),独立策展人,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20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并于2020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策展硕士学位。他的策展研究和实践关注于剧烈社会转型下的空间政治、数字媒体的公共性和公共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艺术家介绍
陈若璠
陈若璠(Ruofan Chen),女,1996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国当代艺术家。2019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21年获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伦敦。
陈若璠的创作聚焦于科技时代人类情感的变化与流动,通过自然元素与科技媒介的结合捕捉细微情感。其代表作品包括《白桃Ⅲ》《未知的感知 XIII》《未知的感知Ⅳ》《未知的感知Ⅺ》,以及《记忆存档》——以石库门建筑为载体,通过拼接木材与数字影像构建情感化的历史构词系统 ,《景观》运用光影与材质拼贴处理建筑、光与记忆的关系 。2020年入围第十一届新星星艺术奖百人名单,2022年参加首届”屿庐青年艺术节”并展出装置影像作品《Warm trees》 。2023年个展”风的敏感”通过绘画、影像与装置探讨气候变化与地缘记忆,作品《风的敏感》获首届”蹊径奖”。2024年原作《记忆存档》参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4″ 。

董孝驰
董孝驰,生于1993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伦敦与上海。董孝驰的艺术实践以中国古典绘画为基底,并探索当代绘画的实验逻辑,作品因而具有调和不同美学传统的视觉特征。艺术家从不同尺度的人造景观——古典园林、现代植物园与微型生态缸——中获取灵感,探索不同观念对于自然的模拟、仿造与压缩。董孝驰的创作主要涉及绘画与综合平面作品。通过创作饱含光线、湿度与气氛暗示的画面,艺术家旨在为当代的自然图景赋予形式。

杜京泽
杜京泽,199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2017年毕业于爱尔兰国家艺术设计学院(BFA),紧接着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MA)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于2019年毕业。曾受到过RHA Studio Programme(2020)驻留项目、NUI Art and Design(2017)奖、NCAD Staff Prize奖等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支持与赞助。杜京泽异常个人而又平和地自由选取他所感兴趣的描绘对象,古典的、流行的,甚至是合成的人物形象被平等对待,这背后反映的是艺术家本人对社会或外界赋予的文化身份与预设的不服从,而更多的是主动地选择、编辑与取舍一些自身更为感兴趣的成分,像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新生世界公民心态。

方媛
方媛(1996年生于中国深圳)是一名生活并工作于纽约的艺术家。她于2019年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视觉与批判研究学士学位,并获得罗德家族最高杰出成就奖和多项奖学金。2022年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取得纯艺术硕士学位。方媛的抽象绘画实践驱动于一种对外界环境的自我抽离,成长并生活于高速发展的都市以及不断流变的身份认知与外部世界的形变使她持续性地感到周围环境投射给自己的焦虑与不安, 对她而言,一切的变化都可以是一种真实而生动的可触碰的物理经验。作为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95后华裔艺术家,方媛的作品被众多知名机构收藏,包括龙美术馆、巴黎老佛爷基金会、ICA迈阿密、纽约FLAG基金会、达拉斯GreenFamily基金会、Grand Rapids艺术博物馆、夏洛特Mint博物馆、巴西Inima de Paula博物馆、奥弗兰帕克Nerman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X美术馆等。

郭雅格
郭雅格于1998年生于上海,现生活和工作于伦敦。她在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获得了绘画一等学士学位(2020)与绘画一等硕士学位(2022)。
郭雅格的绘画作品涵盖了多种技法,包括木板和布面油画、铅笔绘画以及书籍制作。她从文学、自然、神秘主义和图像中汲取灵感,以一种飘逸的手法描绘肖像、花卉和静物,通过独特的笔触唤起梦幻般的幻想或朦胧的记忆。时间、因缘和隐喻的运用是她创作中关键的概念。人物和物体的存在不再仅仅描绘其物理外观,而是作为对时间流逝和情感深度的隐喻性探索。
近期个展与双人展包括:‘Traces of Swords’, PM/AM 画廊, 伦敦 (2023); ‘At Dawn’,双人展Sherbet Green 画廊, London (2023).
近期群展包括:‘The Future of Loneliness’,Guts画廊,伦敦(2024);’Orbital’,Nova Contemporary画廊,曼谷(2024); “幻乐之灵’”, 索卡艺术中心,北京 (2023);‘如梦幻泡影’, 弥金画廊,上海 (2023);‘A Gauzy Flame’, Herald Street 画廊, 伦敦 (2023);‘Under the Jaguar Sun’, Kravitz Contemporary画廊, London (2022); ‘Eat Drink Man Woman’, 180 The Strand, 伦敦(2022); ‘What Now?’, PM/AM Gallery, London (2022); ‘ASSEMBLE’, V.O. Curations, 伦敦 (2022); ‘Pathways on Paper’, South Parade画廊, London (2022);‘Knocking it out of the Park’, Gallery 46画廊, London, (2021);“闲人游戏”,Linseed画廊,上海(2020)。
部分作品收藏于The Nixon Collection。

韩新宇
韩新宇1998年生于中国上海,现生活和工作于伦敦。她近期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绘画硕士学位,2020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士(荣誉)学位。
韩新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她对个体在城市生活中疏离感的观察,以及对群体与个人关系复杂性的探讨。她近期作品体现出她对社会环境中的规则秩序和情感释放的需求之间的思考。通过对动与静的描绘,探索“混乱”和“秩序”在不同场合中互相牵制的平衡关系。韩新宇在画布上对时间进行延展,她的作品给予观众 “此时此地 “的感受,用绘画语言展现“发生”与“消失”的同时存在。
韩新宇的近期个展和联展包括“ 界限之舞” ,弥金画廊,上海;“冬天的故事”, 空山美术馆,杭州;“江湖:中心的离散”, 桉画廊,杭州,“对于苔藓的触摸”,周空间,上海。

赖雨杉
赖雨杉的绘画和版画实践通过对重复和迭代的理解,将记忆物质化,拥抱个性。这些作品反映了她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生活在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经历。作为两种文化的局外人,她总是渴望在文化遗产和文化认同的框架内了解她周围的世界。她在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之间建立对话:从理解和接受双胞胎姐姐和自己之间的差异,到通过绘画捕捉“语言”的纯粹性,再到现在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全家福。

李倩羽
李倩羽(b. 1995 生于内蒙)现工作生活于伦敦。她先后获得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学位(2020)与英国斯莱德艺术学院硕⼠学位(2022)。她的艺术实践以”⼀分为三”的态度探讨事物间若有若⽆的关联,以个体经验出发,反映在不同地域及⽂化经历中所产⽣的对真实及其不同层⾯的认知差异。作品以双联绘画/装置的形式呈现,拓展了绘画的单⼀平⾯属性,扰乱了绘画空间与叙事空间,注重独⽴的两部分互相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观者之间的物理关系,增强对作品的整体和互动性体验,为想象和多视⻆讨论提供了开放性的空间。
她参与的展览有:建议以看待树林的方式阅读展览(上篇),魔金石空间,北京(2022);The Slade Postgraduate Degree Show, Gower Street,伦 敦 ,英 国( 2022);Chromaphilia/Chromophobia,SVA Chelsea Gallery,纽约,美国(2020); The Haves and Have-Nots,SVA Chelsea Gallery,纽约,美国(2020)。获得的奖项有:727 Award,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纽约,美国(2020)。

刘嘉怡

马若骢
马若骢,北京独立艺术家。1997年生于广东,成长于北京,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取得插画本科学位,后前往皇家艺术学院取得雕塑硕士学位。
作品在性与性别的大主题下以个人童年经历和东亚社会背景切入,讨论固化的权力结构之下暗藏的暴力和忧郁,女性气质。 以“肉身”和“对视”作着眼点,将动物的躯体夸张化,人格化。用朦胧且大胆的笔触描绘攻击和被攻击者的权力关系,以及情色暗涌。动物性的“凝视”构建起作品与观众,艺术家和观众的接触。“是否可借作品中的双眼去攻击外界” 带着这样的存疑观赏她的作品,两者相逢诞生出必然性的连接和审判。

马天天
马天天的作品是对自然世界及其内在灵性的颂扬。受到超验主义哲学的启发,天天的作品描绘、抒发了连结着自然万物的某种能量或者精神,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
通过对色彩、质地和形式的运用,天天试图捕捉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灵性的闪亮时刻。在本能的指引下,马天天想象了一个万物有灵并互相通感的世界,物体都有它们都有着自己的肢体和意志。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之一是透明的、流动的光晕。这些光晕富有节奏感,暗示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将物体、自然和人体依附在一起,温柔而又不可抗拒地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像她最爱的一首诗:“I am integral with you…. I too am of one phase and of all phases.” (我与你是一体的…我既是万物也是万物的一面。” 沃尔特·惠特曼,《自我之歌》)
在她的作品中,丙烯树脂的使用,为她的作品增加了体积感、运动感和流畅感。材料的选择强调了马天天画作的“自然”和“灵性”主题,因为纹理和层次的使用模仿了自然世界的复杂性。同时,通过分层、叠加,等等改变丙烯树脂的不同视觉效果,完成了对流经自然界的能量、节奏和情感的探索。
马天天的画证明了这样一种信念,即自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实体,而是一种可以滋养和激励人们的精神力量。在本能的指引下,她邀请观众进入一个超验的、超出国界和时间的内部冥想空间。通过柔和的笔触和流动的光晕,马天天诠释了一个神秘的个人宇宙,将自然元素的能量转换为一种安静的、具有透视和催眠的内部力量。正如马天天自己所说:“我相信,与自然和谐共鸣是我的‘幸福点’ (Bliss Point)。我希望通过我的绘画,与他人分享那种和谐与共鸣的感觉。”

钱倩
钱倩,1990年出生于中国江西,2018年获得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美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英国伦敦,是一位跨媒介的多元艺术家、诗人、母亲。自童年始,钱倩就一直着迷于神性和现世的思考——宇宙是什么?时间从哪里来?人处于世界的什么位置,与神秘主义是什么联系?并把这些思考延续到后续的创作实践。钱倩融合理性现实与想象的思维世界,将复杂的细胞结构、当代物理理论、浩瀚的无边星系融合西方炼金术和东方的宗教典籍绘入画面,创作出根植现实却又超凡脱俗的作品,构建出一个科学与神话相生相惜的宇宙,引导观者一步步走进画中幻象,潜入自我意识的边缘地带,以此探讨生命能量、文化融合的课题,重新思考我们与所处世界的关系。
钱倩于2023年后在荔枝一号、理查德·萨尔图恩画廊等机构举办个展,随后也参与过全球范围内的多个重要当代艺术展览,包括威斯敏斯特参考图书馆、莱顿画廊、西诺伍德实验空间、扎布卢多维奇收藏、X美术馆等,作品被迈克尔·韦斯曼收藏、马塞尔·约瑟夫收藏、切尔西与威斯敏斯特医院艺术收藏等机构收藏。

孙萌
孙萌(b.1995)生于湖北,现生活在上海。她的绘画跟随情感冲动,来回溯记忆中细小或泥泞的时刻。
群展:
2023 “暮色的地图“,锦江饭店峻岭楼,上海
2021“游击战第五期”,栏杆外,上海
2021 “Tabula Rasa Tablet”,”, Tabula Rasa Gallery,线上展览

孙玛侬
孙玛侬,出生于法国巴黎。2012年与家⼈定居中国。2015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壁画系第三工作室、202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她喜欢通过创作描绘儿童,从生活中捕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寻找人物本身散发的某些情绪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将其放大。她的作品常常平铺在地面完成,把多种媒介当作画笔,试图强行给自己的创作添加一些不舒服,自由又失控的氛围。
参与的部分展览包括:“叽叽喳喳”(荔院空间,北京,2024);“返场时代”(时代美术馆,北京,2024);“朋友的朋友”(蔡锦空间,北京,2023);“小大人”(星空间,北京,2023);“锐气来袭——央美毕业生邀请展(第一回)”(遇见博物馆静安馆,上海,2022);“局部城市”(瓦美术馆,北京,2021);“候鸟三百”(阿那亚,河北,2021)“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山中天艺术中心,北京,2020);“传统,现在和未来”(Art·des画廊,北京,2019);“毕业歌”(方圆美术馆,北京,2019);“你好!艺术家”(今日美术馆,北京,2019);“Favorite Pratice”学院本色(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8);“青春·足迹”(中央美术学院,北京,2017);“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中国美术学院,杭州,2016)。
《The Tooth Fairy》获得毕业作品一等奖,并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2019)。

陶斯祺
对⾝体和⾁体作为感性和性的载体的迷恋,是陶斯祺在绘画实践中探索的主题。她以强烈⽽灼热的⾊彩、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特写视⻆来研究各种形式的欲望,试图在美丽与毁灭、温柔与暴⼒、诱惑与禁忌之间创造⼀种张⼒,引发⼀种挑衅性的观看体验,并触发情感上的紧张和不安。这些画⾯带有超现实的⽓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摇摆不定。
陶斯祺于 1994 年出⽣于中国湖北武汉,现⼯作⽣活于上海。她于 2016 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学位。她的个⼈展览包括 “Trembling”, Fortnight Institute,美国纽约 (2022);“Deep Water”,Clima, 意⼤利⽶兰(2022);“嫩刺”,胶上海,中国上海(2021)和 “暂存”,chi K11 艺术空间,中国武汉(2015)。群展包括 “Games People Play”,Nathalie Karg Gallery,美国纽约(2024);“Deep! Down! Inside!”,由莎拉·福克斯策展,Hales Gallery,美国纽约(2023);“F*ck Art: The Body & Its Absence”,性博物馆,美国纽约(2022);“Notes on Ecstatic Unity”,OTP Copenhagen, 丹⻨哥本哈根(2022);“Mouthed Echoes”, Lyles & King 画廊,美国纽约(2022);“闲有闲时多云到阴”,由陆向怡和王诗颖策展,穿越时空的调⾊板–2022 草场地⻘年艺术家群展,设计之春·北京草场地艺术⽣活示范区先⽣活设计,中国北京(2022);“Nine Lives”, Fortnight Institute 画廊,美国纽约(2021);“IMPORT-EXPORT/输⼊-输出”,IMPORT EXPORT PROJECT,瑞⼠洛迦诺(2019);“匿于眼后”(由莎拉·福克斯策展),胶囊上海,中国上海(2019);“苹
果序曲”,梦办,中国北京(2018);“⼒的能⻅度”(由鲁明军策展),J: GALLERY,中国上海(2017);“春⽇地陷”,RS_PROJECTS,中国武汉(2016)等。

宛超前
宛超前,1995 年生于河北,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油画与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通过改造互联网、视觉文化与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呈现当代社会中令人乐此不疲又倦怠无比的现实景观。
他曾于魔金石空间和BROWNIE project举办个展,曾参与油罐艺术中心、想象力学实验室 x 23 号楼等展览。

王凯凡
王凯凡,2023年入选首届“福布斯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影响力榜单”。 作为2022年英国伊万·朱尼兹(Ivan Juritz)奖得主,曾受邀前往意大利斯波莱托马勒&勒维特工作室(Mahler & LeWitt Studios)驻留,同年,艺术家入选了德国裕宝银行 (裕信银行) 新锐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主要个展: “一脚踏进什拉门更”,弥金画廊,上海(2023);“脖子上的红斑是蚊子咬的吗?

王雪冰
王雪冰 1993 年⽣于中国郑州,2016 年获得加州⼤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艺 术学⼠学位,2020 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获艺术硕⼠学位,⽬前⽣活与⼯作于伦敦。因对⽇常平凡的,或商业、或⾃然的视觉纹样,及其对应的⽂化语⾔修辞深深着迷,王雪冰的创作试图探 索⼀种神秘的直觉,它使视觉拥有了情感。这种感受与客观之间的粘连,也呈现在她光影婆娑与颗粒沙哑的⾊彩之中,这⼀效果好似捕捉刚刚逃离物体表⾯散漫的反射光。艺术家描绘的不仅是光线与物体内在颜⾊之间的模糊地带,也是愈发饱和的拟像世界之现实。随着情绪与记忆昼伏夜出,王雪冰迷宫似的画⾯呈现的多层次平⾯试图探寻个⼈经验的强度,⽽不同边界所营造的迷离的远近关系更是重审着⼆维画⾯的可能性。

王茜瑶
王茜瑶
1992 生于重庆, 工作生活于柏林
2010-2014 四川美术学院 (本科)
2015-2018 德国汉堡美院 (本科)
2018-2019 纽约州立大学 (硕士)
2018-2020 德国汉堡美院 (硕士)
个展与个人项目
2024 阳春召我以烟景, MDC 画廊, 米兰
你听到瀑布了吗, 贝浩登, 纽约
2023 长伸之触, 松美术馆, 北京
良宵引,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E n L’air, MDC 画廊, 伦敦弗里兹, 伦敦
Allogné – 触不可及, 贝浩登, 首尔
野花园,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当代, 北京
去蓬莱仙岛的路上, 国王画廊, 柏林
森林里的狂欢, MDC 画廊, 伦敦
2022 无尽的梦, Arndt Collection, 墨尔本, 澳大利亚
月亮水晶宫, 贝浩登画廊, 巴黎
2021 海市蜃楼, Gerber & Stauffer Fine Arts, 苏黎世
一种在树间飞行的舞蹈, 千高原艺术空间, 成都
2019 桃花源记, Soy Capitán 画廊, 柏林
群展(节选)
2024 曼谷双年展, 曼谷 (十月十八号开幕)
Habiter Le Monde, Le Château d’Aubenas, 欧布纳, 法国
衔接在边际之间——亚洲艺术家群展, 元美术馆, 北京
金色, 28 周年展,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卧游无界, K11 Art Foundation, 香港
绘画的提问, 中央美院美术馆, 北京
比邻共潮生,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重庆
Translations: Afro-Asian Poetics, The Institutum, 新加坡
2023 Kong – Fu: 形与意, 元美术馆, 北京
未知 • 时序 • 物, 一个人在荒岛特别项目, 坪山美术馆, 深圳
ARNDT 藏品展: 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 谢珀顿美术馆, 澳大利亚
从馆藏出发: 彼时此刻 —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当代艺术作品展, 重庆
地点与事件, 国王画廊, 柏林
层肤之叠,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香港
2022 无界, 震旦博物馆, 上海
一片盛大的记忆, 上海久事美术馆, 上海
越过栅栏, 如鸟儿飞过, 潇当代美术馆, 日照
感觉的帝国,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首尔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MDC 画廊, 米兰
后我世代: 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Arndt 藏品展, 墨尔本, 澳大利亚
2021 MISA 发现, 国王画廊, 柏林
MISA, 国王画廊, 柏林
低烧的绘画,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香港
Jung x 5, Plain 画廊, 米兰
2020 河流, Spinnerei 艺术博物馆, 莱比锡
自定义的方式,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
Salondergegenwart, 汉堡
如果不是现有在…, 芒艺术空间, 汉堡
2019 出神一瞥, 永不落幕的夏天, 蜂巢当代, 北京
黄色反射, Liusa Wang 画廊, 巴黎
2018 Printed Matter’s 纽约艺术书展,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PS1, 纽约
里查德&多莉马斯画廊, 纽约
Chamber 1019A, 纽约
I mean it when I say XXX, Condo 上海, 吉屋, 上海
巴黎国际行为艺术节, 巴黎
群体阶段, 洒艺术空间, 杜塞尔多夫
毒物爆炸室, 苯艺术空间, 汉堡
实验-绘画,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 杭州
欲望的辩证法, 芒艺术空间, 汉堡
2017 Hiscox 艺术奖提名展, 汉堡美院
DAAD 艺术奖提名展, 汉堡美院
ARTz IV, 苯艺术空间, 汉堡
夏季群展, 恩来美术馆, 北京
新骑士, 56 艺术中心, 苏州
群展, Affenfaust 画廊, 汉堡
2016 根 1, 伦敦大学金匠学院, 伦敦
开心, 电器房艺术空间, 汉堡
开始系列二, 这是无人区的开始……, 电厂艺术空间, 汉堡
2015 激烈车间, 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 黄角坪, 重庆
2013 观澜游戏, 皮特福德画廊, 布里斯托尔, 英国
佳想安善美术馆, 重庆
2012 重庆美术馆, 黄角坪, 重庆
奖项与提名(节选)
2018 Karl H. Ditze 基金会奖学金, 汉堡造型艺术学院
2018 DAAD 奖学金, 汉堡造型艺术学院
2017 Hiscox 艺术奖提名, 汉堡造型艺术学院
2017 Schües 艺术奖提名, 汉堡造型艺术学院
2016 DAAD 艺术奖提名, 汉堡造型艺术学院
2011 周春芽奖学金, 四川美术学院
交换与驻留
2018 纽约州立大学, 纽约
2016 金匠艺术学院驻留展览, 伦敦
媒体与出版
2024 杂志, Observer, 六月二十号
杂志, Glass Magazin (No. 31), 三月期刊
报纸, 中国美术报, 三月十一号
杂志, 金融时报, 二月十一号
杂志, Galerie Magazine, 二月五号
杂志, 雅昌艺术, 二月二号
杂志, Elephant Magazine, 一月二十六号
杂志, 中国日报, 一月二十四号
杂志, Ocula 艺术之眼, 一月二十三号
杂志, Hube Magazine, 专访, 一月十五号
杂志, Artnet, 专访, 一月十二号
杂志, 绝对艺术, 专访, 一月九号
杂志, Family Style, 一月六号
杂志, 艺术阿尔法, 专访, 一月三号
2023 杂志, 新浪艺术, 十二月二十六号
杂志, 南方都市报, 十二月二十六号
杂志, Hi 艺术, 专访, 十二月二十五号
杂志, 搜狐新闻, 十二月二十五号
杂志, 画外艺术, 十二月二十三号
杂志, WOMEN | MONEY | POWER, 专访, 十一月二十二号
艺术期刊, Art Collectors’第 176 期, 十一月二十五号
杂志, FAD Magazin, 十月三十号
杂志, Artribune, 十月十四号
杂志, Exibart, 十月十一号
杂志, Artnet, 十月十一号
艺术期刊, Art In Culture, 九月
杂志, Ocula 艺术之眼, 九月七号
杂志, ARTnews, 八月
杂志, ELLE, 八月十一号
杂志, Monthly Chosun, 七月十六号
杂志, DongA llbo, 七月十二号
杂志, Korea Economic Daily, 七月十一号
新闻, YTN Korea, 七月九号
杂志, NEWS1, 七月六号
杂志, Herald Economics Korea, 七月五号
杂志, NEWSIS Korea, 七月四号/七月五号
杂志, Le Magazine, 六月二十七号
杂志, VOGUE, 六月二十三号
杂志, Robb Report China, 专访, 四月十三号
杂志, 时尚芭莎艺术, 四月十号
杂志, 国王画廊杂志, 四月九号
报纸, 柏林日报, 三月二十四号
艺术期刊, ArtReview Asia (Vol 11, No 1), 三月
杂志, Art Basel, 专访, 二月二十七号
杂志, Ocula 艺术之眼, 专访, 二月二号
杂志, 一条艺术, 二月一号
杂志, Artsy, 一月二十六号
杂志, Artnet, 一月四号
2022 杂志, L’officiel Hommes Korea, 十月一号
杂志, Artnet, 专访, 七月七号
杂志, 一条艺术, 专访, 七月三十一号
艺术期刊, Transfuge, 六月一号
艺术期刊, Numéro (Numéro art), 五月十号
2021 报纸, 九月十二号, Der Tagsspiegel, 德国镜报
报纸, 九月九号, Die Zeit, 时代周报
2020 艺术期刊, Art – Das Kunstmagazin, 一月
杂志, InStyle Magazine, 四月
作品集/书, Salondergegenwart, 汉堡
报纸, 汉堡晚报, 十月三十号
报纸, 汉堡晚报, 二月六号
2019 作品集/书, Bildungsbedeutefahrt nach Kreta, Materialverlag 391, Edition HFBK
2017 作品集/书, Hiscox Art Award 2017
作品集/书, 艺术. 家书, ISBN 978-7-5503-1562-4
作品集/书, New Knight
2013 作品集/书, 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 , ISBN 978-7-5100-6570-5
报纸, 重庆晨报, 五月十五号,

邢灏
邢灏,2001年生于深圳,现⽣活和⼯作于伦敦。2024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绘画硕⼠学位,并获得 BasilHAlkali Scholarship Award 奖学⾦。2023 年在伦敦⼤学⾦史密斯学院获得艺术学⼠学位。
邢灏的的⼤部分作品涉及民俗,鬼故事,⽂学及个⼈回忆。艺术家将碎⽚式的符号拼接与解构,构成⼀个个质疑真相与体验的独⽴谜语。画作中的场景⼤多像是舞台设置或布景模型。视觉符号与场景以⼀种怪异与童稚的⽅式组合在⼀起。不明确的情绪与模糊的场景构成了他的画作。艺术家倾向于通过在作品中杂糅与集合不同可能性或元素,来探索因果、命运和不确定性的概念。画作中没有现实空间,只有如算命般的模糊的推测空间,⽽谜语则诞⽣于此。
近期展览包括:‘幽灵, 谜语和前因’,弥金画廊,上海,2024;‘勘误与错位’,莫高空间,北京,2024;‘跨级社区’,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4;20July-8October’Fragments’,ProjectKavelRafferty,马盖特,2024;‘Thoughts In The Silent Night’,Hewhood Gallery,伦敦,2024;‘Lunar New Year’,Burgh House,伦敦,2023;‘Leap of Utopia’,Espacio Gallery,伦敦,2022;‘Floating Bodies’, Safe House 2,伦敦,2022;‘正在重新规划路线’,树美术馆,北京,2021;

熊浩棋
熊浩棋1997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23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南安普顿。
熊浩棋的绘画热衷于重建基于个体经验的叙事,其中所有角色都失去生理差异,并以沉默的姿态完成他们的角色任务。他用一种事后旁观者的角度反思自己在当局者状态下的行为,并将自己认为的对与错以“补丁”的形式置于画面中。熊浩棋近期个展包括“白天的背面”(2024)蜂巢.生成,上海;“Island”(2023),Beadvisors Art,伦敦;群展包括“Thoughts in the silent night”(2024),Hewhood Gallery,伦敦;“昨天是新的一天”(2022),今格空间,北京等。

许阳
许阳(1996 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现生活和工作于英国伦敦。许阳挑战——甚至乖离——她的亚洲教养,用她的酷儿身份探究“何为女性气质?”“何为社会建构?”,思考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她从(经常是透过男性凝视被观看的)17、18 世纪西方艺术史中汲取灵感,也受到变装表演、卡巴莱和戏剧的影响。她以自己为模特,通过绘画、行为表演和摄影探索女性在当代社会和流行文化中的地位。她使用硅胶义乳、束身衣、臀垫、假发和化妆改造自己的身形,质疑所谓理想化的女性身材和社交媒体结合 Photoshop、图像滤镜对女性进行的身材羞辱,重塑女性价值。她的作品涉及权力与身份议题,乃至当代绘画与绘画史之间的对话,关注它们可能引起的情感反应,以及再阐释和翻译的潜力。

徐梓淳
1997 年中国云南省出生
2015 年广西艺术学院入学
2019 年广西艺术学院美術研究科油画専攻第一研究室 毕业
2022 年4月多摩美術大学大学院美術研究科油画専攻 入学
2024 年3月多摩美術大学大学院美術研究科油画専攻 毕业
创作:
我的作品一直以抽象风景为中心,以时间、记忆和集体无意识为出发点。在利用自身记忆最深处的[山]作为原型,表现的作品中,我试图将在一个巨大的时间维度中的集体意识时空展现在画布上。在无数记忆体验和情感层叠形成的时空中,所有当下的感受和情感最终都将与时间融合,回到那些遥远的记忆中,形成一个永恒的地平线。
展览履历:
2022 年8月东京艺术剧场 kenzan2022 入選
2023 年7月神奈川県美術展 入選
2023 年11月东京艺术剧场 kenzan2023 入選
2024 年2月 sompo 美術館 FACE2024 入選
2024 年4月 MJK gallery PANTA RHEI 双人展
2024 年4月 another project Tokyo [迷込] 三人展

闫欣悦
闫欣悦(1992 年出生于黑龙江,成长在广东)目前常驻于上海与洛杉矶之间。她于 2018 年取得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 Antwerp)绘画专业的硕士学位。闫欣悦的作品关注着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下的人群和他们的状态。她习惯以戏剧化的形式来表达日常城市生活。闫欣悦的绘画里交织着不同的空间层次和力量,她无意将她的绘画置于明确的叙事里,而是邀请观者去解读,进入一个更开放的想象空间。闫欣悦坚持对绘画本身的可能性的探索,同时她的画面总以戏谑的态度使观者在严肃的当下现实中挣脱开来,在令人沉思的语境下寻找一丝玩趣。
闫欣悦的个人和双人展览包括“重游”, 胶囊上海,上海(2024);“A Prayer for the Sunset”,Sans Titre, 巴黎(2023);“To look Is to Eat”,Jack Barrett Gallery,纽约(2023);“夏日迷雾”,胶囊上海,上海(2020)。群展包括在 C L E A R I N G,洛杉矶(2024);Public Gallery,伦敦(2023);Harper’s,洛杉矶(2023);Sans Titre,巴黎(2022);Current Plans,香港(2021);胶囊上海,上海(2019);A+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9);De Brakke Grond 弗拉芒文化中心,阿姆斯特丹(2018)等。

张皓言
张皓言,1996 年出生于山东淄博,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专业,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张皓言的创作涉及绘画、影像、写作等多重媒介,他通过对世界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多重经典荧幕形象的考古,将艺术家个体经历、流行文化与全球化去全球化的社会现实相杂糅,通过展现角色完整性,并借此创作对象还原至其同时期的社会情境中,以此让观者重临历史现场,也线性的将历史内容和个体记忆得以进一步的扩充和修补。

张敬玮
古⽼建筑聚落的平⾯布局是张敬唯艺术探索的基点。以空间的点位、开合或拓扑关系为构图灵感,她不断在画布上进⾏添加和删减,⼒图使原本严谨的秩序萌发出新的可能性和⽣命感。
张敬琟1994年⽣于北京,现⼯作⽣活于北京。2016年和2018年分别毕业于伦敦⼤学学院斯莱德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其作品曾在今格空间(北京,2022)、Gallery Rosenfeld(伦敦,2022)、蜂巢当代艺术中⼼(北京,2021)、狮语画廊(上海,
2020)和Mall Galleries (伦敦,2018)等地展出。

张珂
张珂,1996 年出生于安徽淮北,2018 年学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21 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张珂的作品以温馨和谐的表面与不安的内里的反差为基本来表达对于“稳定”和“常识”的怀疑,诸如幻觉与现实、生物和静物的糅合与对立。她将传统物象拆解、重构、并置,利用传统视觉元素本身所持有的原始性质营造错觉,创造出隐喻性的荒诞空间。她的作品曾被 X 美术馆,Longlati Foundation 等机构收藏。她参加的个展:“谎言是一种无法被抚平的褶皱”,可以画廊,(合肥,2023);她参加的群展包括:“Supper Club”,Fringe Club,(香港,2024);“SHIFTING FIELDS-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Stanford Art Gallery,(加利福尼亚斯坦福 2024);“松郎 x 张珂:游客中心”双人联展 , 想象力学实验室,(杭州,2022);“具体绘画”,盒子美术馆,( 佛山,2023);“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Yuan Museum,( 北京,2022);“USB 多 端 口 链 接 展 第 二 站”,Func Gallery,( 上 海,2021);“USB 多端口链接展第一站”,没顶画廊,( 上海,2021);“闲人 出 差 vacation”,Vacancy Gallery( 上 海 ,2021);“Final Not Over Again”,Unit 1 Gallery,( 伦敦,2021) 等。

张凌瑞
2020 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院,获硕士学位,伦敦,英国
2017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北京,中国
1994 出生于安徽合肥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志韦
志韦(Zhi Wei)1997年生于北京,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志韦201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罗斯金艺术学院。
最近个展:Balice Hertling画廊 (法国巴黎,2023年)。
最近群展:Hangar Y(法国默东,2024)、北京画廊周艺坊单元(中国北京,2024),Palai Penang (马来西亚槟城,2024)Palai Project (意大利莱切,2023年)、798 CUBE(中国北京,2023)金鹰美术馆(中国南京,2022年)、西海美术馆(中国青岛,2022年)、魔金石画廊(中国北京,2022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1年)和Balice Hertling画廊(法国巴黎,2022年)。

钟天悦
出生 1994, 成都
现居洛杉矶
钟天悦出生于中国成都,现居住和工作于中国和美国两地。她创作的绘画和线描作品基于表达生命中的不可控性。通过引用以及转变她在研究中找到的历史照片以及自己拍摄的影像,钟天悦试图捕捉绘画过程里等待出现的未知性,以及她对线条和色彩运用的激情。“恐惧”在她的生活和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译在她拒绝去通过“修正”而创作,同时成为她不断重复描绘同一主题的动力。所以她作品中的人物、形状、场景是不完整的,仿佛从意识里抽出,一气呵成地转变到画布上。钟天悦于2020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绘画硕士学位,并于2018年获得芝加哥艺术学院美术学士学位。近期个展及双个展包括 “Melting Mute” at Loyal Gallery, 斯德哥尔摩(2024); “Pause, Arise”at Mou Projects, 香港 (2023); “To Cut a Thread” at Long Story Short, 纽约 (2023). 近期群展包括Workplace, 伦敦(2024), “Phantasmagoria” at LBF Contemporary, 伦敦(2024), “Loyal @ElRoyale” presented by Loyal Gallery, 洛杉矶(2024);“Metamorfosi” at F2T Gallery, 米兰(2024);“The Consolation of Clinamen” at Tabula Rasa, 北京 (2023).

现场图
艺术品

说话
孙萌

芦荟和笛子手
孙萌

春天三奏曲
孙萌

旧梦
徐梓淳

降温
刘嘉怡

亲吻 II
刘嘉怡

隔世
刘嘉怡

仙翁操之—
王茜瑶

污渍
陶斯祺

一瞬
陶斯祺

回归尘土
郭雅格

寂静春天的绯红之夜
郭雅格

末节-烟熏橡木
陈若璠

绿人剧场
张皓言

绿人温床
张皓言

视角练习 04
张凌瑞

送行
张凌瑞

遗失的钥匙(复活)
志韦

神奇木鸢和机器人小书(复活)
志韦

孩子们No.60
孙玛侬

孩子们No.39
孙玛侬

孩子们No.74
孙玛侬

孩子们No.133
孙玛侬

孩子们No.80
孙玛侬

孩子们No.83
孙玛侬

孩子们No.110
孙玛侬

孩子们No.50
孙玛侬

孩子们No.123
孙玛侬

孩子们No.108
孙玛侬

孩子们No.95
孙玛侬

孩子们No.43
孙玛侬

孩子们No.40
孙玛侬

孩子们No.72
孙玛侬

游园
钟天悦

铁花与手持镜子的女孩
李倩羽

金瓜
李倩羽

盛开的
马天天

露水
马天天

祭坛1
钱倩

永生之爱
钱倩

神谕
钱倩

和情人驻足在死欲中
马若骢

劈开我洪流的第一块尖石
马若骢

梦寐以求的一切
许阳

杂志跨页(渴望被渴望)
许阳

风暴
方媛

蓝色们
赖雨衫

随手
赖雨衫

睡懒觉
赖雨衫

空间关系(橄榄绿)
张敬玮

拓扑关系(橙、蓝)
张敬玮

拓扑关系(锰蓝)
张敬玮

空间秩序一
张敬玮

夏夜梦
王雪冰

风吹皱的记忆
王雪冰

大悦感#02b
宛超前

大悦感#02a
宛超前

嫉妒穿肠破肚
张珂

弓箭手乐章
张珂

把戏,和它的追随者
张珂

小英雄
熊浩棋

扫帚宣言
熊浩棋

谜语
邢灏

鸭子
邢灏

跃跃欲试
韩新宇

井喷
韩新宇

呢喃细语
闫欣悦

无法退制#3
闫欣悦

花园
董孝驰
漫步
董孝驰

梵高 向日葵,第三版本 II
杜京泽

两面神
杜京泽

阿嚏声在空中震荡
王凯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