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朋友” 与藏家对话

今年11月8日-2024年1月28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56位60后至00后当代艺术藏家,将自己近三年内最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带到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56件艺术作品集结于《艺术的朋友》第二期展览现场,反映了史上最真实、最全面的中国新世代藏家图景。

参与展览的这56位新世代藏家,分别来自传媒、广告、金融、互联网、外贸、设计、艺术等各行各业,其中很多藏家都是我们的“老朋友”。

开展期间,我们分别与参加第一期和第二期的14位藏家聊了聊他们的近况,以及他们对这次藏家盛会的所感所想。

(参与采访的藏家包括第一期藏家包一峰、程城、Coobe Wang、车宣桥、郭鹤天Justin Chan、蒋天泽、闻宇;第二期藏家丁泽华、焦景佳、李文栋、Olivia Li、谢旖心、姚谦、朱珠;嘉宾按照名字字母排序)

 

 

 

图片

人称“上海包”的藏家包一峰,是现在全中国最具规模的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 JINGART艺览北京, DnA SHENZHEN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目前收藏的作品中,有中国当代艺术大家早年的作品,也有青年艺术家作品。他对青年艺术家尤其支持,跟我们聊天时他开玩笑说,“我看了一圈,发现我带来的作品真的是最便宜的,其他人带的基本都是成熟艺术家的作品。”

图片

包一峰,《白雪公主》,啾小组,2022

他这次带到展览的的作品,是啾小组根据1955年香港的音乐剧所创作的动画《白雪公主》。

“我跟乔馆长认识很多年了,他邀请我参展的时候,一开始我其实有点不太好意思,因为想着都是请的年轻的藏家,我年纪太大了,哈哈哈。是后来才答应的,想着既然年纪大,就要带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其实我自己对动画这些其实还是蛮有感情的,虽然说年纪都这么大了,但是还是有一颗童心,在家里现在还有一张很大的《哪吒闹海》海报。另外,这两年很多年轻艺术家都以像素的形式来完成作品,我觉得这可能是意味着一种趋势,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

Q&A

Q:作为一个021的创始人,资深藏家,您觉得自己身份给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A:我们做了博览会以后,最大的客户就是两类,画廊和藏家。要维护客户关系,那么就是画廊参展,我也要去买一些作品,但是肯定也是作品打动我了,我才会去买。
另外,不管是艺术的爱好者,还是艺术博览会的发起人,我肯定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艺术收藏的队伍。这是对艺术家非常好的支持,也是调节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我年轻的时候调节心情的方式,是每周可能有5天在唱卡拉OK,但现在变成了每天在看不同的展览。

图片

图片

往届021ART现场,2021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我觉得年轻藏家的出手越来越快,也更加具有多样性,范围更广,不会局限于只针对于一个艺术家,或者一种艺术形态。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近几年创办的小型艺术机构变得很多,越来越多的藏家收的画作要么尺幅很大,要么直接是巨大的装置,在家里面是没有办法放的,放在仓库又很可惜,所以有很多年轻的藏家可能就直接办了基金会,开了自己的空间,用来展示或者是做商业用途。
还有很多传统的藏家,比如我,都是把收藏放在家里。或者就是把自己的一个家做成私人美术馆,也对外开放,自己可能住在另一个地方,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趋势。

图片

包一峰挂满艺术品的家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多听多看,去看各种各样展览,尤其是美术馆的展览,还有就是多和其他有经验的藏家接触、交流。
收藏也需要与时俱进,知道现在这个市场里面流行什么。当然流行什么并不一定要影响到你的收藏、你的判断,但是你要去了解,要不然,你会被时代慢慢抛弃。
也要去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精神状态是怎么样的,你才能看懂这个作品。另外当然了,可能你还是要交点“学费”,没有人每次都买中。

图片

藏家程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传媒类上市公司分众传媒联合合伙人,也是公益计划天堂电影院的发起人,是广告和电影业20多年的“老从业人”。
2020年,他开始正式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尽管收藏的时间并不长,但艺术这个领域于程城来说并不陌生。他的父亲在世时在中国美术馆任职了30年,做展览部的主任,对近现代的水墨、字画体系尤其擅长,自己也创作、收藏。而程城本身就是学艺术出身,在艺术领域浸淫几十年,一开始收藏,出手便很快。

图片

肖江,《好时光》,2021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摄影:JJYPHOTO

短短3年,他已经累积了超过100件作品,主要以中国当代艺术的架上绘画为主。“我收的中西方艺术家的比例,那大概是中国95%,西方5%,还是跟自己的趣味和初心有关。”程城告诉我们。
“我觉得乔馆长跟我,我们俩有一个挺大共识,就是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我们愿意亲力亲为不断去支持他们,同时分享给身边热爱艺术的人,让更多的人去认识这些艺术家,接受他们。这是我们觉得很开心、很欣慰的事情。所以参加这个展览,我觉得非常荣幸,特别愿意去尽自己之力去参与这件事。”

他本次参展的作品是艺术家肖江的《好时光》。“我从刚开始收藏的时候就一直很喜欢肖江的作品,陆陆续续已经收了有七、八幅。这张作品画面里背对着人弹吉他的那个人其实就是肖江的太太。”

Q&A
Q:这一次您看到您的收藏和其他藏家的收藏并置,有什么感受?
A:我觉得特别有趣,第一期的展陈,在肖江的作品旁边的挂的是仇晓飞、韦嘉、王音,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其实我也都有收藏,其他的艺术家现在在艺术届都已经算是锋芒毕露了,但是肖江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走进美术馆。
好像这些比他先成功的艺术家都在注视着他,在祝福他,而肖江的画里只有一个人背对着大家弹吉他,就像是歌手阿桑的《叶子》里唱的那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Q:您作为一个电影人、传媒人的身份,会对您收藏的品味和藏品的风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A:有影响那是一定的,我觉得大部分做广告、做传媒、做电影的人,虽然说从事的是理性的工作,但骨子里面其实还是很感性的。因为这个门类其实属于大文科,它跟故事、情绪,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线索相关;它的审美情趣还有包括意志,其实也受文化底层基因的一些影响。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一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摄影:JJYPHOTO

 

 

Q:您觉得在您开始收藏的近三年,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三年下来,我觉得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市场在迭代。三年前我刚刚收藏的时候,这个市场里面主流的还是比如70后、80后艺术家黄宇兴、贾霭力、仇晓飞、韦嘉,然后女性艺术家以宋鲲为代表。但是今年的春拍和即将来临的秋拍图录里,会发现更多的90后艺术家面孔。90后的藏家入局,市场对90后的讨论比三年前更踊跃。
而原来的50、60后艺术家,他们在市场的号召力、地位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但随着藏家因年龄结构引发的审美趣味变化,以及国际一体化的讨论,可能大家对他们的注意力会被进一步分散。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最重要的就是好学。多学习、多看展,多参与艺术实践。还有就是多去虚心地听二级市场的讨论,跟一级市场好的画廊老板多请教,跟身边严肃、活跃,且有理想的藏家和顾问多讨论。找到好的领路人,有一个参照很重要。
当然还是要带有自己的主见和观念,还有审美趣味,把自己的想法也大胆跟别人说出来。不要特别着急出手,一定要去二级拍卖或者听说一级哪个艺术家很火,马上去排队。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很重要。

图片

80后藏家汪华(Coobe Wang),现在和太太Sophia Luo以及儿子生活在广州。他的本职是金融行业从业者,2018年去巴黎旅行,在画廊购买了伊格尔·斯卡莱茨基(Igor skaletsky )的绘画作品,从此与太太一起“入坑”当代艺术收藏,至今已有5年。
他这次带到油罐艺术中心的作品是一件毛利悠子的声音装置《分解》。艺术家设计将电极插入到新鲜的水果里,水果内部腐烂引起阻力变化随之发出声响。作品是Coobe 在香港的phd group一个群展中“果断拿下”的。
“毛利悠子的作品我已经关注了一段时间,她的作品充斥着不可控制、非人类的元素,然后不断地引导周围的环境,让作品成为一个自足的 ‘生态系统’,有非常多的偶然性和即兴作用。新鲜的水果和腐败的水果旋律又会有所不同,让我意识到时间对这件作品的介入,非常有趣。”

图片

毛利悠子,《分解》,2022

“艺术的朋友”第一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Q&A

Q: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是否有媒介上的偏好呢?
A:我还是比较喜欢雕塑和装置。最开始收藏也是从雕塑、装置还有照片开始。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这次展览很多年轻藏家,90后特别多。他们很早就开始接触当代艺术收藏,收藏的作品也很有前瞻性和包容性,各种媒介都有。而且不只局限在国内艺术家,感觉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哈哈!
展览也非常好玩,不同的藏家,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人生经历,对收藏又会有各自独到的喜好和理解。自己也可以看到现在国内藏家的风貌,和大家相互交流。也激发自己对当代收藏新的想象力!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罐艺术中心,2023,摄影:JJYPHOTO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我不太关注市场的变化。跟着自己的节奏,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要有压力,收藏应该是让人开心的事情。在当代艺术面前、最好也可以抛开固有的一些思维和想法。这样才能更包容的理解当代艺术。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要跟着拍卖风向和市场喜好。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收藏风格。
 

图片

90后藏家车宣桥,是美凯龙艺术中心的创始人,也是传统家具企业红星美凯龙的副总裁。美凯龙艺术中心的双层空间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2022年刚刚开业,占地面积达900平方米,是798艺术区的一个全新艺术地标。
她从2014年参与策划北京UCCA的一次艺术大展起,开始接触和了解、并喜欢上当代艺术,开始了收藏和创作。“对我来说艺术本身很有魅力,它的观念性以及通过艺术构建的另一种感官世界都很吸引我,会让我有很多微妙的感受。”她告诉我们。

她这次参展的作品是一组维维恩·苏特(Vivian Suter)的绘画装置,艺术家用自然环境的中材料做创作的工作方式特别打动她。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摄影:JJYPHOTO

图片

维维恩·苏特,《无题》

“艺术的朋友”第一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摄影:JJYPHOTO

 

 

Q&A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
A:我认为不同藏家的收藏代表着大家各自的品味与趣味,我不太会轻易下判断。但有一点必须指出,不同类型的藏家与藏品才能成就生态的丰富性,当不同艺术家、不同媒介的作品都能够被广泛收藏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体现这个系统的包容与活跃度。
展览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之前很少有这样规模的展览,能够同时聚集这么多藏家以及他们的藏品。我觉得这种形式给予了这一代藏家一个集体展示的契机,难能可贵。

图片

美凯龙艺术中心外观,2022

图片

尤利·奥罗,“多物种之云”展览现场,美凯龙艺术中心,2022

Q:作为美凯龙艺术中心的发起人,觉得自己身份给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A:虽然我的个人收藏和艺术中心馆藏是分开的,但在团队一起运营美凯龙艺术中心的过程中,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判断能力,在个人收藏上也会更优先考虑和支持中国好的艺术家。
美凯龙艺术中心在定位上是一个像实验室一样的机构,我们希望吸引对艺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人群,可以引起更多有深度和有效的讨论,成为一个先锋的精神阵地,以此影响更多青年人对于艺术的理解。
Q:您收藏艺术品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A:看中这件藏品与我个人之间是否存在情感的共鸣与连接,以及与其他藏品之间的相互呼应,其次在议题层面我会关注女性、生态方面的作品。我不认为收藏的最终目的是书写未来的艺术史,更要重要的是回馈当下的艺术生态,支持欣赏的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在一个优质的生态当中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图片

90后藏家郭鹤天,是人无画廊联合创始人,同时也在经营独立杂志 te magazine,同时还身兼策展人,从2018年开始收藏当代艺术,至今已有5年。“我18年大一的时候,周围有一些朋友开始收藏,一开始和他们一起去艺博会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个展览,后来才知道是商业性质的,也就开始了收藏。”
他这次带来的藏品是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一张拼贴作品,“当时因为本科的时候学习了很多摄影的课程,觉得提尔曼斯是在摄影这一媒介上极具突破性的一位艺术家。”郭鹤天说。

图片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双重曝光》,2011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摄影:JJYPHOTO

Q&A

Q:您常年往返于伦敦和北京,您观察到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去年感觉市场型的艺术开始占主导地位,不过这个也是一个自然的变化。跟世界的局势,经济情况都有关系。不过任何时候都有好的作品产生,只需要去多研究即可。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开心能和同时代的藏家有一个用藏品交流的契机。
Q:您收藏艺术品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A:其艺术的创新性,是否在艺术史中能站住脚。另外,是否能跟自身产生情感共鸣。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收藏也是了解自身的过程,也是构建价值体系的过程。他们和人的机体与意识相辅相成,希望大家可以享受这个过程。

图片

90藏家蒋天泽硕士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目前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名副其实的“高材生”。虽然很年轻,但他对于收藏的态度却非常认真,他希望将收藏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聚焦于与他同龄的这些当代年轻艺术家,并试图从这些作品中探索当代新锐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历史逻辑。
蒋天泽此次带来的作品是战后艺术家恩佐·古奇(Enzo Cucchi)的作品。画面主题是一口白色的烟从女人口中喷出,余意袅袅。“我觉得画面和自己2020年当时的状态很契合,就收了这件作品。”蒋天泽告诉我们。

图片

恩佐·古奇,《无题》,2019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摄影:JJYPHOTO

 

Q&A

Q: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
A:我其实一直有接触当代艺术,因为我本科就是读艺术。正式收藏是在19、20年的时候。
Q:这一次您看到您的收藏和其他藏家的收藏并置,有什么感受?
A:我觉得挺好的,大家终于又可以聚在一起了。不同年龄段因为背景也视野的不同,在选择艺术品的视角上是不一样的。现场的藏品都还是质量比较高的。
Q:您作为一个艺术空间的联合创始人,这个身份对于您收藏有什么影响?
A:的确是会有一些影响,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些艺术家的创作,还有行情方面的考虑,对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更关注一些。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能让自己有感触的作品,就是最好的。

图片

青年藏家Justin Chan来自广东顺德,是家居品牌矩制的主理人,同时也是CHI艺术中心的创始人。他的家族一直经营与家居有关的产业,到他这边已经是第三代。因此,他的收藏与设计家居有脱离不开的关系,会经常与艺术家们跨界合作。从18年至今,他收藏当代艺术5年,愈发感觉到艺术品与自己、与当代社会的共鸣。
他此次带到展览的作品是矩制与艺术家陈彧君合作的功能性茶几艺术品《生·长一物美术馆001》。
“艺术家陈彧君觉得艺术就存在于生活中,反馈了当下人的状态或是心理感觉。他抽取了21年他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中一个建筑结构的模型,用茶几的形式去呈现出来,想要去放大生活中对人有意义的情感与人事。”

图片

陈彧君,《生·长一物美术馆 001》,2021

“艺术的朋友”第一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

图片

 

陈彧君个展”生长“展览现场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

图片致谢龙美术馆

 

Q&A

Q:您当时接到这个藏家展的邀请时,心里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A:首先肯定是很惊讶,然后就是感觉很荣幸。不管对于藏家还是对于观众,我觉得都有很好的话题性,大家能在这个展览里看到过去三年的艺术的走向。藏家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家去面对面在展场沟通,我觉得也挺好的。
Q:近三年内,您的收藏喜好有发生变化吗?
A:从媒介上会变得比较多元化,因为一开始我是单纯只收架上油画作品,但是最近雕塑、影像,或是新媒体的媒介,我都会开始接受。这个是随着人的阅历提升,接受程度也会更加高。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这几年陆续开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美术馆、博物馆,还有艺术机构。去看展的时候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以前年龄可能比较统一,都是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但这几年能看到有很多人带着小孩子一起去。我觉得这点特别好,对艺术的审美和直觉其实就应该从小培养。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先多看展,了解到底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一定不要先想着艺术是投资手段。跟资深的行内人多提问题,通过更多交流才会理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艺术品的收藏方向。

图片

80后藏家闻宇是澳大利亚LalLal美术馆的创办人,也是全球最大的羊毛加工企业的“掌门人”。他从小学画,还曾经在中国美院学习和创作。为了继承家族羊毛企业来到澳大利亚后,一直流连于各种展览和美术馆。
2013年,他开始收藏当代艺术,迄今为止收藏了百余位等国内外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2017年起,他开始在远离现代都市、绿地蓝天的天然LalLal牧场中举办艺术家驻留项目,邀请年轻的艺术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从而迸发出全新的创作灵感与艺术作品。艺术家陈可、张晖 、鞠婷、刘海辰、 许宏翔、徐毛毛等都曾经在这里驻留创作过。

图片

韦嘉,《无题》,2021

他带来的作品是21年时购藏的艺术家韦嘉的大尺幅油画作品。“我和韦嘉其实是好朋友,他是央美毕业的,我一直都很喜欢他的作品,尤其是现在的新作品,非常国际化。”

他与油罐艺术中心的乔志兵馆长也是认识多年,说到受邀参展,他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项目。“年轻藏家需要的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最终的目的让我们一起支持艺术家,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
Q&A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我的感受是非常多元化,因为年轻一代藏家都走出去看过,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很多国际上的艺术家也有交流,所以我觉得能看到一种当代艺术潮流和未来的趋势和未来。这次的展览会触动很多年轻人更多地来进入到收藏的领域。

图片

闻宇的Lal Lal牧场占地约2,200公顷,有3个天然湖泊,1个百年历史鸟类保护区,牧场上常年生活着 17,000 多只超细美丽诺绵羊

图片

图片

往期驻留Lal Lal牧场艺术家的作品

 

Q:作为澳大利亚LalLal美术馆的创始人,觉得自己身份给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A:艺术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这个身份,我会和很多艺术家交流,拜访他们的工作室,然后就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于我来说,收藏其实保存了一份美好真实的记忆,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下一代更多了解、喜欢艺术。也能让更多国外的观众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平时多去看美术馆、画廊,大型的艺术展会,像巴塞尔这些都去看看。看了之后开始不一定马上收藏,再多做一些功课,我建议三年后开始可以动手。
因为收藏不是速成的,需要一双慧眼。它需要你去挖掘这个艺术家他未来是否走得远,市场上大家是否对他的作品有共鸣。另外一个很好的建议——有机会多去拜访艺术家的工作室,去看一看他日常的创作方向和思路。

图片

1998年出生的藏家丁泽华,第一次被人熟知,是在去年接管了著名的松美术馆,成为了中国首位95后美术馆馆长,当时,他才刚刚24岁。
尽管年轻,丁泽华从15岁就开始接触收藏,至今已经有10年,最开始是跟着家中收藏艺术的长辈,以及老师学习收藏经验,从二级市场上了解艺术行业。
他的收藏脉络也非常清晰,主要是沿着中国当代1990年代开始往后的绘画,选取每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图片

夏禹,《空间感》,2022

他本次带来的作品是艺术家夏禹的作品《空间感》。年初,夏禹刚刚在松美术馆完成了一个双个展的项目。

“这件作品是夏禹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是基于当下所身处的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一种交互,一个头戴VR设备的人伸出双手好像在感受另外一种空间维度。或许是因为那段时期比较特殊,这件作品和夏禹最初的创作风格也有一些变化。我自己也比较年轻,会有一些感同身受,也通过这件作品看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瞬间。”丁泽华告诉我们。

Q&A
Q:您作为松美术馆的馆长,这样的身份,会给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A:我是从二级市场介入的艺术行业,起初其实并没有跟画廊、艺术家有特别深入的接触,经营美术馆之后更多地参与到整个当代艺术生态之中,做了很多一级市场,包括艺术家、画廊的调研和沟通工作。
通过经营美术馆,我自己对艺术行业和艺术家有了更多的了解。从收藏方面来讲,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个人收藏的路径,扩大了范围。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我能够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被更多年轻藏家关注到,因为像之前我们认识的一些资深藏家大多都是从收藏中国古代逐渐转变方向过来的,现在随着行业的发展,80后、90后的艺术家逐渐完善了自己的面貌,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更多的90后、00后藏家进入市场支持年轻艺术家,这对于整个当代艺术生态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图片

松美术馆外观,图片鸣谢松美术馆

图片

 

松美术馆开馆展“节奏与迭奏” 展览现场,2022

图片鸣谢松美术馆

 

 

Q:您觉得自己的收藏喜好在近三年内有变化吗?

A:其实是有一些变化的。近三年也是我开始经营美术馆的三年,我们做的第一个展览是我们自己的馆藏展“节奏与迭奏”,当时顺势梳理了我个人收藏的脉络,总结了总体收藏的面貌。之后,我们又做了“断裂的一代”,通过这个展览我也更加关注80后、90后这些年轻艺术家。
在此之前,我的收藏更多是70之前的艺术家,比如说尚扬、刘炜老师等,他们的一些经典绘画。但是从做美术馆之后,我们发现有一些年轻艺术家开始在这个时代里崭露头角,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收藏的思路也会往这方面有所增加。另外一层变化就是创作形式方面,以前可能关注绘画更多一些,现在对装置艺术、雕塑和影像也都做了一些收藏,以后也会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多元。

图片松美术馆开馆展“断裂的一代” 展览现场

张季个人展厅,2022,图片鸣谢松美术馆

图片

张季,《仙女裙花霞往事,回柳拆水汇心痴》,2023

Q:能跟我们说一说您最近刚收的一件新作吗?

A:最近刚收了张季参展021的一件作品,也是021官方海报所使用的一件作品。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近些年我觉得大家似乎都更谨慎了。之前大家在收藏的时候更多是从投资角度出发,或是单纯的个人喜好,但现在年轻的藏家也更偏向先做功课,然后和艺术家多多接触,了解艺术家更多的创作背景和履历,也更关注艺术家个人的成长,也会跟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藏家越来越专业和年轻化,都在不断地学习。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我觉得收藏这件事大多数人都是从兴趣开始的,但是从兴趣转变成一种身份或是一种职业,还是需要一段漫长的经历。艺术品不应该是盈利的手段,作为藏家来讲,能藏的住很重要,收藏也是对艺术家和责任和尊重,同时持续的关注这件事,必然需要更多的调研和学习。

图片

焦景佳是一位来自北方、常驻武汉的70后藏家,他的主业是做设计和工程。展览开幕当天,刚好是他收藏当代艺术整11周年。他把自己1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打造成了一个“艺术菜园”,里面几百件艺术品密密扎扎地堆放着,让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交换能量、对比风格。
“为什么叫菜园呢?我是从东北来的,小时候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在家里的菜园里面,有吃有喝有玩的。现在的这个艺术品空间对我来说就像小时候的菜园一样,它不像美术馆有标准、有主题地呈现,只是方便我自己随心所欲地和艺术品交流。”焦景佳说。

图片

厉槟源,《房间》,2019

他本次在油罐中展出的是艺术家厉槟源的一件影像作品,一个人在点了火的房间中。“我一直都很喜欢厉槟源的作品,我收藏的影像作品也很多,花了1000万专门收这种媒介。”

Q&A

Q:收藏当代艺术至今11年,带给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从我42岁生日那天起,我觉得收藏让我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感知力有了很大提升,我可以和无数智慧、强大的生命对话。通过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梳理,让我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焕发了活力。我现在觉得自己即使到了80岁,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老头。
Q:您觉得自己的收藏喜好在近三年内有变化吗?
A:肯定有变化,收藏是人的认知和感知力提升的过程。所以第一,我对艺术的洞察力更敏锐了、范围也更大了。第二,我现在特别关注年轻艺术家,这是对未来艺术方向的判断和感知,会想办法要跟他们对接,知道他们在考虑什么,会带来怎样新颖的概念和信息。
图片

图片

焦景佳的“菜园”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我看了第一期《艺术的朋友》之后,感觉特别好。我就重点研究了年轻藏家的藏品,其中有一件作品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段建宇的雕塑互动装置,上面的鸡蛋是可以让人随机取走的,特别有趣。看到这样的作品被藏家收藏,我就觉得自己的同类在增加,特别开心。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我隐约感觉藏家群体在增加,应该是有一些机构也在涉足其中,这里面有刚性的原因,也有被动的原因。刚性的原因,比方热爱艺术的人群在增加;被动的原因,因为经济下滑了以后,主流的经济板块大家获利的可能性在降低,所以艺术的金融属性被更多的人观察到了,就有更多的机构、资本介入到其中。

图片

陈普&具俊晔,《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2023

Q:能跟我们说一说您最近刚收的一件新作吗?

A:这是我在台湾的艺博会上买的,具俊晔和艺术家陈普合作的 3D 艺术作品《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价格很公道。一共是10个版,我的版号是第七号。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我的建议就是“买!”。你得买出你的觉悟,买出你的话语权,买出你的判断。当然多看多学习总是没错的,但我觉得再怎么学习,都没有买的那一瞬间的提升快。你不买,那你就永远不可能是优秀的藏家。

图片

来自陕西西安的藏家李文栋,从2012年开始收藏当代艺术,至今已经有10余年,主要收藏的重点为70、80后艺术家。
“我一直对当代艺术比较感兴趣,此前也经常关注了解大量的相关咨讯,12年因为经常到北京,与当代艺术接触更加频繁,就开始正式进入收藏当代艺术领域。”
他这次这次带来的作品是艺术家王光乐的作品《水磨石系列之一》,这个系列是艺术家创作较为重要的时期。

图片

王光乐,《水磨石》,2009年

“《水磨石》把创作过程转化为对时间的体验,艺术家将表面无意义的创作赋予过程性的意义。王光乐是七零后比较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艺术家。这幅作品是我通过一个好朋友认识的一位藏家我们私洽购得的。”

他与展览的发起人乔馆长也有挺多共同朋友,“乔馆长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和推动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我是早有耳闻,我收到参展邀请的第一个想法就——通过把全国的藏家收藏作品集中起来展示,这是推动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一个非常好的创意。”

Q&A
Q:您是生活居住在西安的藏家,您认为西安的当代艺术氛围怎么样呢?您所生活的地域会对您的收藏产生影响吗?
A:西安作为一个身处内陆的城市文化底蕴厚重,和刚开始我收藏当代艺术的时候相比这么多年,我觉得西安接触当代艺术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我个人对西安当代艺术的发展是积极的乐观的。现在信息时代,资讯发达便捷,我觉得无论身处何地,地域已经不会影响对信息的接收。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摄影:JJYPHOTO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这次收藏展我看到了大量的藏家以及年轻的藏家他们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作品层次更加丰富,能够感觉到收藏家在收藏作品方面更加开阔自由,更多国外艺术家的作品涌入,也让我们的收藏视野更加开阔。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我认为收藏当代艺术先开始还是要多了解多学习,对当代艺术有一个大致了解以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再选择入手。

图片

Olivia是一位90后藏家,家中的父辈有30多年收藏古董与书画的传统。受家庭环境影响,她从小在各品类艺术品中耳濡目染,并于2020年正式开始收藏当代艺术。与一开始从一级市场试水的年轻藏家不同,她的购藏与二级市场互动更为密切,主要以中国60、70为脉络。
她同时也是一位小红书上热门的艺术博主,以言辞犀利、专门揭露艺术市场中那些“别人不敢说”的现状而引发讨论与关注。
“我也通过做博主认识了很多的艺术圈的新的朋友,有些不是很有名的艺术家或者是画廊,通过我的一些宣传,也能让更多人认识到。我希望我所做的事情,能够更好地让大家去了解一个真实的艺术圈,并且可以推动艺术评论的发展。”Olivia告诉我们。

图片

艺术家贾蔼力的《正午》在油罐个展“莽原”的现场,2021

图片鸣谢艺术家工作室与油罐艺术中心

摄影: JJYPHOTO

图片

贾蔼力,《莽原稿》,2021,摄影: JJYPHOTO

这次她带到《艺术的朋友》展览上的是一张贾霭力的作品,她于2022年在佳士得上拍得。这张作品曾经还是皮诺基金会的收藏。

“我其实很早就开始收藏贾霭力的作品,也因为收藏跟艺术家成为了朋友。我很喜欢他的风格,既有少年气,又阳刚。他自己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艺术家,风趣幽默,有自己对艺术的一些坚持和笃定的理念,我很看好他未来的艺术发展道路。”
Q&A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我倒对年龄段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本身收藏的60、70后艺术家作品,就不太是我同龄的藏家会收的东西。我觉得每个藏家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实不太能用年龄来概括他们的收藏品味和风格。我也有从不同的藏家身上去学习和了解他们擅长,但是我比较空白的收藏领域。

图片

Olivia在小红书上的栏目Olivia Art Talk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我觉得2020年是当代艺术比较活跃的时候,现在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滑下沉比较明显。今年其实艺博会、拍卖都卖的不是很好,国内外都是。西方可能会稍微好一点,但中国就是钱来得很快,但是跑的也很快,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多学多看,多听多看,然后少买。
因为现在大环境在收缩,不确定的、不懂的,真的不要买,没有必要,这个市场太复杂了。你要进入艺术市场,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你真的喜欢艺术。
艺术圈里有很多无良的人,也会利用别人想赚快钱的心态。如果有人跟你说,这件作品放1、2年马上就能赚20倍,这简直是胡扯,赶紧把这人拉黑。

图片

90后藏家谢旖心,从本科开始研习艺术史,硕士毕业后亦从事过当代艺术行业,后转向文化消费领域投资,并在创业中尝试探索文化艺术与商业两相结合的可能性。
涉猎当代艺术收藏逾7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在支持当代艺术,尤其关注80-90年代生人的一批艺术家,从他们早期创作就开始建立收藏与联结,随着这些艺术家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风格,共同成长。
图片

图片

藏家谢旖心的家

在自己的家里,她精心挑选了余二十件作品展示,把家打造成了带有个人特色的“小艺廊”。在人生的每个重要节点,比如结婚、创业……她也都会收藏一件艺术品作为纪念。最近她刚刚收藏了92岁意大利女性艺术家伊莎贝拉·杜克罗(Isabella Ducrot)的一张小画——“她的作品里有一种西方人对东方美学的浪漫想象,透露出一种拙朴的优雅。”
还有一件新收藏来自韩国女性艺术家雅浸·金朝恩Joeun Kim Aatchim),这件作品正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借展展出。“把收藏跟人生联系在一起,当你再回看时,就像在翻阅人生相册一样,它们是情感的记录。” 谢旖心说。

图片雅浸·金朝恩(Joeun Kim Aatchim),《有幸遗忘——我红酒杯颈般的脚踝和足副舟骨疼痛》,2023

本次她带到展览的作品是艺术家王雪冰的《蝴蝶罩衣 右》。这位艺术家基本与谢旖心同龄,但成绩已经相当亮眼。2020年她获得了约翰摩尔绘画奖的新兴艺术家奖项,非常带有“艺术史气质”。

“我能在作品中看到雪冰试图探索绘画、图像以及视觉语言的表达与构建方式,她对塞尚风景画里光影和形状塑造事物的方法很感兴趣,这种回归绘画本质的‘返璞归真’式的工作和思考让我很感动,有一种历久弥新之感。”

图片

王雪冰,《蝴蝶罩衣 右》,2023

Q&A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我觉得给我最大的鼓舞是大家的收藏集合在一起所呈现出的整体面貌与气息,让人对中国艺术收藏抱有很大期待与希冀,也更切身地感受到乔老师这个吹响集结号的举措有其纪念碑式的意义,很荣幸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也很感动乔老师作为藏家前辈有这样开放的心态,向年轻的一代开放一条平等对话与交流的通道,提供了油罐艺术中心这样好的展示舞台。这也体现了乔老师作为艺术赞助人的大格局,以及对于艺术行业发自内心的支持。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一些趋势性的波动变得更高频、周期更短,因此也格外考验收藏者的定力和判断力。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摄影:JJYPHOTO

Q:您觉得自己的收藏喜好在近三年内有变化吗?

A:我一直觉得收藏本身是一个相对个人的事情,社会学家让·博得里拉(Jean Baudrillard)就曾表达过收藏者最终收藏了他们自己;我们在收藏当下选择的作品,相当于一张在当下的感受切片。所以如果要说过去三年的变化,可能反映的更多是个人心路历程以及思考方向的变化吧。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从心出发,随心而动。

图片

藏家姚谦,是华语乐坛黄金年代的金牌词作者、制作人,李玟、王菲、庾澄庆、林忆莲、刘若英都跟他有过深度合作。在流行音乐界忙碌了大半辈子,现在的他笑称自己是“一个过气的音乐人”,处于半退休状态的姚谦,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了至今已历经30年的爱好——艺术收藏。

“很早以前我以为艺术品是公共的,只能呆在美术馆、博物馆,后来自己有了经济能力之后,发现‘占为己有’也是有可能的,就开始收藏了。”姚谦告诉我们。

图片

图片

姚谦在台北的家

他在北京与台北的房子中都挂满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画作。潘玉良、常玉、安东尼·葛姆雷、乔治·莫兰迪、还有刘野、刘小东、徐悲鸿……都是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近期,他还受到全世界拥有印象派作品最多的Barnes基金会邀请,出借了一件玛利亚·洛伦佐的画作,作为这位近些年重新被发现的印象派女性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的重点作品之一展出。

图片

董大为,《风景画像 - 吉兰达约 03》,2022

他这次带到展览现场的是年轻艺术家董大为在门板上的绘画作品。“董大为是我关注很久的一个艺术家,他的绘画让我想起一些早期荷兰、比利时画家,就像勃鲁盖尔家族那种诺曼底时期的风景画,而门框又是一个中式的老木门,是一种东西方的整合。”

Q&A
Q:您与同样是藏家身份的乔馆长认识多久了,是怎么认识的?
A:很早了,大概在零几年的时候,在巴塞尔艺术展朋友们介绍认识。我还记得对他的第一印象,这么大的一个藏家,收藏的格局特别大,本人却很害羞腼腆。跟他交流的时候他总是很谦虚,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我的纪录片还找了他来拍摄。
Q:这一次您看到其他藏家的收藏,尤其是看到跟自己不同年龄的藏家所收的东西,有什么感受?
A:我这次参与其实属于是第二期,这个收藏展真的很好。展览呈现出了中国收藏家各种各样的兴趣,而不是一窝蜂或者被某种潮流影响。因为越多面,越代表藏家们对这个世界,对艺术有独立的认识和理解。
Q:您最近去到了美国的Barnes Foundation正在举行的玛利亚·洛伦佐(Marie Laurencin)大型回顾展的现场,里面有一幅您收藏的作品正在借展,看到您自己收藏的作品在这么重要的展览中展出,您的心情如何呢?这次经历会对您以后的收藏有所帮助和启发吗?
A:展览的确给我震动很大,第一,我没想到自己可以跟一个这么大的印象派机构有联系。洛伦佐这个女性艺术家,在当时男性的主流社会是被压抑的,在印象派的谱系中,也是被忽略的。这次她的被策展人重新发掘,她这种认真的态度,也让我发现学术研究可以真的不受那种二级市场的商业影响。

图片

玛丽·罗兰索(Marie Laurencin),《Les bergères》

图片

姚谦的藏品在Barnes Foundation玛利亚·洛伦佐的展览现场,2023

第二,这次展览给我很多的启发。策展人其实是一个华裔的美国人,我跟他学习了很多策展的方法,也明白了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者,该怎么去看你研究的艺术家。这次策展最主要的一个点,就是女性的同性情谊。让我特别有感受的一件事情是,我其实在展览里看到一些曾经拍卖中出现过的作品,但是当时因为价钱高等各种原因没有买。策展人就安慰我说,“你的那张更好也更重要,价钱并不代表什么。因为关于女性情谊的画,传世的就只有几张。”

Q:您觉得自己的收藏喜好在近三年内有变化吗,对收藏现在有什么想法?
A:我的喜好其实一直都在变化。我最近其实在考虑人与收藏之间的关系,好像一张画总是有它自己的命运,也许是那张画来找我的。我曾经想,年纪也已经到60几岁,不应该再收了,要开始想怎样处理画作未来的去向。但是如果我想要拥有它的意念真的很强,而且经济允许的话,就再收了它吧。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的确是有变化,尤其拍卖跟博览会越来越流于流量、艺术明星导向。但也不一定是问题,因为市场一定会有它的走势和自我调整。近期,可以观察到大家已经开始对年轻艺术家呈现出来的那种一致性的疲惫感,所以我觉得下一波变化可能就要来了。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建议就是多去美术馆,美术馆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各个美术馆的侧重点和导向不同,在阅读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看完美术馆的作品之后,可以去试着去关注你觉得特别有感觉的艺术家,去适度看看他们在博览会中的作品。但是在看博览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太过被大画廊的运作,还有流行性的作品所惑。

图片

藏家朱珠,最为人熟悉的角色是演员、歌手,她同时也是一个当代艺术藏家,十几年前,她刚刚开始有一点自己的收入,在朋友画廊的展览上看到一幅与她产生灵魂共振的作品,当即决定纳入囊中。从此,她正式走上收藏之路。
她的家中总是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平日里只要有空,就会去美术馆、艺博会逛逛,了解艺术品、艺术家和艺术行业内最新的动态。
图片

图片

朱珠家中,所有墙面都挂满了画

“去跟艺术家交流,把作品摆在家里去欣赏、分享,它成为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去折射自己内心的一个过程。我觉得我想传达的一点就是,去探索、学习和享受你自己真正爱的东西。对我而言这个东西可能就是艺术。”朱珠说。

她这次带到油罐参展的作品,是艺术家王加加的《入眠,做梦,或者永恒》。
“他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关注了,我早就已经想好一定要这幅作品。当他在工作室完成作品的时候我就预定了。后来他在日照的潇美术馆做个展期间展出了这件作品,展完之后就归我了。”她笑着告诉我们。
“我觉得很高兴,也很荣幸乔馆长来邀请我参加藏家展。我本身就非常喜欢油罐艺术中心这个有趣的空间,再加上乔馆长做的这些艺术项目,我个人认为都非常的前卫,而且在学术方面也是相当有权威的。”

图片

王加加,《入眠,做梦,或者永恒》,2021

图片

 

“艺术的朋友”第二期——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现场

油罐艺术中心,2023,摄影:JJYPHOTO

 

Q&A

Q:您作为一个演员、公众人物的身份,会给您收藏艺术品的时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A:我觉得是有一定的帮助,我可能可以争取到一些优先的资格和名额去购买喜欢的艺术品。
Q:您觉得自己的收藏喜好在近三年内有变化吗?
A:有。我也不停地在构想自己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收藏脉络,我这两天跟朋友聊天,也总结了一下。我目前的收藏还是较多跟女性、成长、情感有关。
我就是莫名觉得很多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很好看,比如说翠西·艾敏、陈可、希拉里·佩索斯,或者是男性艺术家画的女性。但是我的想法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其实我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所以只能听从我对当下那一刻的感受和心愿。

图片

朱珠新收藏的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画作

Q:能跟我们说一说您最近刚收的一件新作吗?

A:我最近刚刚收了一幅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 画的舞蹈的女孩的作品,跟我和我女儿在跳舞时的状态很像。是在泰勒画廊买的,这次西岸西博会也可能会展出。
 
Q:您觉得这几年的收藏市场有什么新变化吗?
A: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藏家入场,90后、00后,有很多非常有自己艺术见解和品位的年轻人参与收藏。对比前几年,市场上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些非常有财力的人把艺术家品作为投资手段去购买。
我之前上学的时候,也研究过这个问题,就这个话题采访过几个画廊主,所以确实还是了解一些的。现在以爱好、以品位来购买艺术品的藏家越来越多了,包括他们说Z时代的新藏家,很多艺术家本人,有很多真正对艺术有了解、有热爱、有素养又懂艺术的人,现在在购买艺术品。
Q:请您给新入门的藏家一个您认为最重要的建议。

A:买你喜欢的,然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去研究它。如果你真的喜欢它,要去学习它,要学习艺术家,学习艺术史。这个过程其实很有意思的,只有这样才会让你越来越懂得欣赏艺术中的美。

图片

特约主笔:黄夕芮

责编:邓凯蕾

图片鸣谢油罐艺术中心、相关艺术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