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玩家艺术节 | 艺术家对谈:林科 VS. 夏乔伊

夏乔伊:那我先介绍她(主持人),她是我们当时的朋友,刚从纽约的哥大回来,她对国内的艺术生态比较好奇,那么将代表一些观众对我和林科发问。

 

主持人:我昨天是第一次来这个展览,觉得这是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形式,非常新鲜。(油罐玩家艺术节)不是一个艺术博览会,但也不是以前我所见过的那些创意设计内容类型的东西。更接近于我去过很多艺术书的那种博览会。然后也是职业的艺术家,他们自己做一些,然后复制一些物品,像T恤、帽子呀,然后食物啊之类的这种东西。像我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去这类的艺术博览会,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买得起的。而且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本人也在,可以跟他们聊天。又有很多样的观众,观众们也非常的年轻。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形式。我很好奇,你们对这种形式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以及一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样的一个契机去来过来参加了这个展览。

 

林科:其实我是这是第二次参加油罐玩家艺术节。去年我受到了邀请的时候,在之前我也去过ABC书展,然后是为了去看我很喜欢的一个漫画,艺术家横山裕一的,然后我看到他本人在那个摊位上面去涂涂画画了,看到他在那边无忧无虑很丧的摆摊儿,签名,卖点工作室里的纸片,还有他的书,我觉得那种感觉特别好,也觉得去市集摆摊位这个事情我也想玩一下,当时面对这样一个事情的话,我应该做什么东西,其实还是挺需要去想的。对我来说,参加这个艺术节。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我去想一个项目,然后适合于这样一个空间,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然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到这个世界里面,或者我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就是我最感兴趣的。然后今年我也参加了,摊位上面的产品的话,有点像是在为我的,如果想做个出版物…我一直想做一个出版物,可能叫“悬浮诗篇”。我一直在想怎么去编辑这个出版物。虽然只在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封面,然后通过摆摊,然后做一些整理,然后选择一些图像,好像有一个初步的雏形。

 

主持人:乔伊?

 

夏乔伊:其实我也是第二次参加,然后啊去年和今年做的产品应该说…可以直接叫它产品,就是是不同的路线。因为去年的话,因为我是17年回国,然后也是对这个上海艺术生态的一种回馈吧。所以我做了一个交警下雨天穿的那个荧光服,然后背后写的就是艺术家、藏家、策展人和批评家之类的,就是对艺术圈的一些title开一个小玩笑,然后就是有我们走在那个马路上的那个交警一个转头过来,然后说谢谢他,可以吃东西或者喝咖啡,然后穿着这个去art party,或者art fair,就蛮搞笑的。然后今年的话呢,因为2020年年初的时候就疫情嘛,像艺术家这样的话,我个人的话就是会在家里呆很长时间,然后做一些绘画艺术类的东西,然后也做一些健身,所以这次自己就会跟我的生活更加贴近一点,就是把我平时用到一些绘画的形象和健身器材结合起来,然后就是产生出一种新的产品。就是说这样的产品在平常的市场上是买不到的,看不到的,只有艺术家在这样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才生产出来的,我觉得油罐也算是一个发布的平台。

 

主持人:对,因为我昨天刚刚来这边的时候,我看到其实参加的每个摊位都是国内比较主流的画廊,它是每个格子的,然后又是比较没那么正式的,艺术家个人也在。我就觉得这种方式非常的新鲜,而且就是去对比传统的艺术博览,会让我想起我以前参加过有个艺术家,Rirkrit Tiravanija,,算是关系美学之父吧,比较领袖型的艺术家。然后有一次他是参加迈阿密的巴塞尔,一个非常正式的展览,但是我当时参加了他的一个行为表演,那展览上面卖很贵很贵的作品,都是那些职业藏家呀。他去设置的一个摊位,我们就印他所设计的文字,然后我们印出来的T恤就20块钱卖给藏家或者卖给路人,然后其实我觉得,作为艺术家,他跟市场的关系其实是,当然能够通过这个收入也很重要,但是说它能够传递他的作品,然后又很多人去20块钱去买一个T恤,然后我看到这个T恤在整个城市当中很多很多人买。我觉得这是可能是一个艺术家最开心、最想要看到的一个状态,像里面都带那个轶伦的帽子,然后大家会好奇,我昨天来的时候,我也看的时候,我说诶这是哪来的帽子很好看,然后别人会告诉我是轶伦的作品。然后我就想诶真的他跟他的风格很接近,我就觉得这个展览真的是挺好的,其实就是年轻的艺术家也能够去发现,或者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发现,去参与艺术。嗯然后我接下来一个问题,可能年轻的艺术家也好奇的,就是说它是一个怎样的申请程序,除了原来的机构推荐,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参与到这个事件中。

 

夏乔伊:其实我要补充一点,这样的活动其实是把艺术的一部分权利,返回给观众。对,因为这个刚刚说那个把所说的就是其实有些观众就是可能进去看一下啊,就是说那就是所谓的最最新潮的当代艺术职业。然后因为我觉得这个活动其实艺术家在做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把这个做成一个项目,然后当作是一个作品的这样一个心态。所以我个人觉得每个艺术家非常认真去对待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我猜只能是在上海发生,因为艺术家的一种市场、话语权都一部分给观众来选择,就是所谓的我在我支付得起的范围内选择我喜欢的艺术家。这个事情本身是非常这个我觉得是个进步的事情。

 

主持人:对,我也同意,而且参与者也完成了这件作品,你戴着这个帽子,穿着这个T恤,穿着艺术家做的衣服,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完成了这一件作品,这个事件。然后就是我刚才问的问题,因为有一些新来的艺术家,他们可能会很好奇,他们或者说有机会或者通过一个这样的程序可以去申请有到这样的机会。


夏乔伊:其实油罐每年在艺术节前期,一个月、两个月之前,他们会做一些宣传,招揽一些参与者,艺术家,画廊,然后包括我跟林科的话,是因为去年我们就参加了,然后新的艺术家就是通过他们公众号或者一些外部的信息。

 

林科:据我所知,也是因为这个疫情的影响,有人数的限制,就是说他们也没有做太多的,比如说跨界。原本更加多元化的被限制住了。因为它会转化为有更多的类型的活动。今年就少一点。

 

夏乔伊:去年会有更多的平行的活动,今年少一点。

 

主持人:我还挺期待的,希望明年的所有空间都占满了,有很多年轻艺术家,我们都能进来,做一点好玩的。

 

林科:有一个朋友就说他有想法,让电影界比较有名的人来做一个签售会。没想到他如果在这里做签售会的话会引来很多人,他也愿意接这个事情,就是说会更加多元化的。

 

主持人:对对,年轻人喜欢的,新鲜的啊,关于多元化的,然后我就过来见导演也好,见艺术家也好、见DJ也好,art party,有可能啊他也是一个很好玩的。

 

林科:很多人愿意把他的产品,或者活动放在这样一个地方…

 

主持人:反正就期待明年吧。但是今天先集中在这次,我很好奇,你们在整个展览上会比较更了解谁的作品,或者觉得对哪个作品你也很好奇,很感兴趣。你想谈一下你们的感受吗?

 

林科:因为我一直一个人在那里,所以我基本上是没有动过,所以我很少去周围逛一下,因为好像还是一直待在自己的摊位,我自己会销售自己的作品,会让产品卖好一点。我就是几个身边的这种关系比较好的,摊主,就我比较喜欢的比如说像李明他跟陈轴他们也是很好的朋友,然后他们做的抽奖,然后通过一个买彩票的方式来获得那个作品。然后当时整个故事事情发生、发展非常非常具有戏剧性。其中昨天那个开奖的那位朋友,他其实是多年来一直非常支持,就是像我们身边一些艺术家,他会经常会去购买,就是收藏一些作品啊,很多年了,然后昨天他就得了两次奖。然后这个事情让我非常震惊,想到到我们这个宇宙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是真的存在。

 

夏乔伊:从无神论者到有神论者。

 

夏乔伊:其实我的话…其实我觉得就是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产品的特点。然后我喜欢周轶伦,其实因为我在一八还是一九年的冬天吧,他已经开始在做这个帽子,所以它是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这个会影响可能像是写日记的这种状态,每天或者几天内会做一个帽子。所以这一些的所有帽子其实并不像是普通的那种量产产品,它其实是一个艺术家每一段时间的一个沉积,他创作的一些碎片。所以他这个不只是个帽子,还是艺术家的一段生活的一些小短片。另外还有善怡艺术,他们是做了一个关于动森和艺术之间的一个关系,就他们把艺术家拉到动物森友会这个游戏里面去创作啊,去重新诠释现实当中的,其实也是蛮好玩的。

 

主持人:嗯那,我还好奇,因为这个活动因为观众的参与性就比较多,而且各种各样的观众。你们自己有没有碰到过,比如观众跟你聊天啊,或者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林科:比如说我做一个项目在现场,然后其实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为了获得很多反馈的信息,然后就反馈的信息在前期,因为它是在我的工作是在电脑里面,我是做了一个预设,或者说我会有一种设定,就这是我想要传递的一些东西,但是到了现场之后他会得到了一个印证,然后在这个时候就会非常好。我碰到一个也算是艺术从业者的朋友吧,他跟我聊,他怎么去看待我我的那个摊位上面,这是一个视频(分享在摊位拍摄的视频),这个就是海绵宝宝,放在了三块铁板上面,就是这个冰箱贴,上面的图像是我电脑里的文件,它的缩略图,那个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是最适合我。我在这边生产的产品嘛,因为我本身没有那么多产品,我也不会,我不是一个商家,但是我的电脑里这样的一个结构,它有很多图像,然后就像是我很多年以来的积累,然后从中挑选了一些数据,然后它们也不是特别像作品,它们有可能是作品的趋势,然后它们没有变成什么作品,就像一个数据一样留在我的电脑里面。然后这个时候他们以那种缩略图的形式出现在现场,而且这个缩略图是你可以伸手就把它拿下来,把它变成一个像冰箱贴这样一个场景,然后冰箱贴就成了我这次的内容。但是本身这些图像之间,为什么我会选择它,是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是创建时候的想法和多年以后再重新看到这些数据,然后我又对它有新的角度,新的发现,然后我选择就选择把它拿出来,然后放入这三个文件夹里面,就是海绵宝宝一、海绵宝宝二、海绵宝宝三这三个文件夹里面。然后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大海捞针,沙海拾贝,或者是那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心情是一样的。然后交流就是他喜欢的原因,然后觉得这个我跟他的交流就特别的有意思,因为我有很多确实是这样的想法,然后再得到一些印证。然后甚至我通过跟他的聊天,就间接的对我之前所提到的“想做一个出版物”的想法的一个强化,有了一些稍微清晰一点的方向,就特别好。

 

主持人:我是非常喜欢的,有一个虚拟的方形的文件夹,然后变成它不仅变成了一个物理性的物体,而且它有一定的功能。我非常喜欢这个idea,就是说做把你的作品的一个很抽象的一个图像也好,一个观点也好,做成一个能使用的东西,然后这些东西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然后作为观众参与者,看到的频度也更高,然后去慢慢的感受,可能我今天买了这个冰箱贴。然后我可能过了三天之后我会想,诶为什么有三个文件夹啊我为什么没有把那个,就是我觉得对于一个参与者来说就是会很有趣。乔伊你有什么想说的?

 

夏乔伊:其实我这次是做了三款瑜伽垫,然后挂在墙上,然后有很多观众他们就不知道他是瑜伽垫的,然后就放在地上,他们也不舍得踩。然后我拿来丢在地上的时候,就说可以踩,但是大家都不舍得踩啊。我就看到了就是其实一直在大家对艺术的一种看法吧,就是说一种precious(珍贵的)。

 

主持人:我觉得我们还在做的一件事情就非常有趣,就是说怎么定义观众能够从作品中得到的这个作品的价值。就让我想起了劳森伯格曾经做的一个作品,就是他拿了一张那个Willem de Kooning的画,超贵的,然后他拿回家把画上的图像擦了很久擦掉了(作品名:ERASED de KOONING DRAWING,1953)。那么这个剩下的这个物质本身,它还有价值吗?那么他这件作品就是向我们提出了,通过这些作品得到的信息,其实是那上面的那个图像。那像你的这个不管是一个上面看起来,可以是一张油画,挂在美术馆,还是做一个瑜伽垫,其实这个艺术作品给人的感受实际上来自于这个图像。你花很便宜钱买一个瑜伽垫给他,同样的给你的感受也能够传达得到。所以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非常好。

 

夏乔伊:其实这些传递它都是一种打印的产物,不能说是廉价的,但是我觉得,就是说它是一种把艺术家更加私密的、脑袋里的图像,电脑里面这个项目是一种公开化,然后传递给大家。

 

林科:好像我印象里,你的这个一个项目是……其实是有内在的一些,是吧?

 

夏乔伊:对,其实这个是一款,然后第二款是这个,然后第三款就是两条蓝莓蛇,然后那个背景就是它是用来存放木乃伊的那个内脏。因为人看到蓝莓,会感到是一种易腐烂的水果。我就想把它做成一个危险的动物,但它又是跟背景的那个永生来做一个对抗,一种永生和腐烂的对抗吧。就是因为我之前最近在一直在做这个项目,是关于能量塔,它就是关于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我们在当代生活当中对身体的权利,就是对外界的权利这样子。因为从互联网在八十年代的一个兴起之后,其实每个人尤其像美国的话,每个人对外界的控制力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是失控的。甚至以前所谓的二战或者说冷战期间,意识形态的对抗也是失效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在互联网上面发生。所以,意识形态都是不可捉摸的,这有点像是经营一个微博。其实是你很难去控制它,比如你说撤销热搜,但其实群众所关心的话题其实是不可控的。所以我就去想,当我们失去了对外部控制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来作为一种补偿?

 

主持人:嗯,这样讲的话,因为之前你没有介绍为什么要选择这些anime(动漫形象)。你讲了之后就可以即刻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因为我没有看到。就是说你这些瑜伽垫是来自于已经存在的一系列作品吗?

 

夏乔伊:它其实更像是我平时绘画当中的一些素材,因为我还是希望呈现出一种啊就是有点像是 “mind-drive” 那种方式吧,在比较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去做这样一个项目。

 

主持人:就跟那个林科说的,他的参加这个艺术节的初衷就很强,就感觉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是很轻松的,也是跟别人交流和审视自己的机会。

 

夏乔伊:对,其实这些图像可以说是他的一些半成品,或者说是一些元素的重组。然后我也是希望能在这边获得一些回馈。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你们两个各自的,更主要的作品可不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些相关类似的,你的主要的作品是什么样的,然后用什么样的材料?

 

夏乔伊:我可以你讲一下这张图像,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张,然后它上面有规训的,和被规训的。自我感觉的话,其实我们成长成长经历,就是我国内上学先上到高中,然后在大学之后去了美国,去读本科。其中会有很多文化上的冲突和碰撞,然后就会有很多规训和惩罚。然后,成为一个没有问题的人。这是一个一个被规训的。包括我其实做艺术家的话,本身艺术家是一种反射,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但是我会常常感觉到,所有的事情都很OK,然后我觉得“事情OK”,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觉得是我被规训的一种结果。所以我现在,和我自己本身的性格不太像,会做一些反抗性的或者非常刺激性的一些突破了。包括这张图片上的是它是上面有宇宙的那些月球和太阳,然后地球,然后还有冥王星海王星,它们都是不一样。其实就是想要类似像是一种尊重地去对抗。

 

主持人:如果你做成正式的作品的话,这些会被放到…就是打印的吗?工作材料会是怎么样?

 

夏乔伊:其实我觉得它们更像是一个概念,它只是一个,其中一个,不管是绘画。当时就提供一个创作方向。

 

主持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作品?

 

夏乔伊:嗯可能是从今年初就意识到了这种的问题。

 

主持人:因为刚才提到的规训,其实我觉得它可能是…因为我是在纽约生活了很多年,我的感受也非常强烈,一个价值观的不同吧,在文化上或者在艺术家的圈子里。它特别鼓励个体去提出问题,去革命,但同时这种趋势也需要一种平衡。因为当你走到很极端,也有可能是发生……正如现在每天看新闻。

 

那么我就想知道,当你从纽约回到了上海,那上海带给你一个什么变化,然后你的这些作品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还有一些什么新的想法,零零碎碎的也可以。

 

夏乔伊:对,其实我是一八年开始就是有自己的工作室,然后就开始努力创作一些作品。其实也是一个刚刚成长。成长的过程是最近发现东西一些不同,尤其是在上海做职业艺术家的话,能够去区分他人,或者是有没有把自己独立出来,其实是很漫长的实践过程。

 

主持人:我觉得去了解一个艺术家,我会很想知道,你从一开始到最后去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一个特定的作品,我想听你讲一下这个过程。你有没有一个案例可以给我们介绍。

 

夏乔伊:我没有图片啊。其实我们很大的一方面来源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一些新闻,图像之类的。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在艺术上一些用网站上面看一些其他的艺术家,做的一些作品。然后东西两方有很多的相似性,因为处在全球化的状态,然后艺术家会越来越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种抵抗力,就是在区分他人和自己的一个过程。我一直在观察,观察事件上会有一些隐秘吧……

 

主持人:我脑子里会想到我的工作状态,就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去看电脑,看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有点像林科那种工活方式建文件夹,然后这一个想法这个想法,然后堆砌那些信息,梳理一些图像。然后我看过一下图片,所以最后的主要形式还是以绘画,对吗?

 

夏乔伊:对,今年主要还是做一些绘画上的尝试。

 

主持人:然后林科呢,我也是想问一下,你完成一个项目的一个过程是怎样的呢?这个诗是你自己写的诗吗?

 

林科:对,这个诗不是很清楚。这个是我最近还在进行中的一个展览,也就是来这里之前我在完成的一个项目。然后这个项目也是这样的,其实跟那我在这个摊位上完成自己的项目是类似的,他们在呈现上面会有不同。这个项目名称叫悬浮诗集,然后是我自己近期的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就像说首先它们是文件,文件被显示在电脑上面的时候,它总是会有阴影的效果,这就是悬浮诗集的来源。然后为什么叫诗集呢,是因为我觉得它们都有一些……因为它们是悬浮的,他在天上,所以它是很虚无飘渺的那些东西。

 

主持人:你看得到,但它不是物质的。

 

林科:因为我去年的时候做了一个画展,然后这个画展的名字叫天空绘画,也是推出了我的一个新的系列,就是关于透膜的颜色在具有反光或者是透明属性材料上的反应。这种反应首先来自我的水彩画,然后再在上面做一些电脑的图层制作,然后最后呈现出来是一个虚拟的,就是在电脑里它已经完成了一个效果,然后我在现实中把它真实的制作出来,所有电脑里的参数转换到机器上,然后它会变成一个实体的绘画作品。这个方法是一直延续下来。到今年的时候,我又做了汇集更多的材料,这个是一张像山水画一样的东西,喷在一个绢的上面,然后在这些是在一个硅胶上面,然后这是在多层亚克力上面。因为有一些光线的反射,所以造成了它在视觉上不一样的效果。这个作品叫海绵宝宝,也是我这个项目,这个摊位的来源。因为是,一个怎么说呢,电脑中的那个线条就被打印在海绵上面。然后海绵的一个属性就是它可以吸水。所以这些颜色就像是我们习惯性的那个概念上面,它就像是颜料被吸到海绵里面,但是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事。就通过这样的一种打印的方式和视觉的效果,去实现它这样的一个状态,然后成为一个海绵上面的一张绘画作品。

 

再回到我说所谓的这个创作的过程,我在思考绘画和影像两个概念之间,然后我觉得现在我们当代环境中,图像它非常的多,然后绘画作为一种从过去以来,人类中不会消失的艺术的存在。然后这两者之间它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其实一直是有问号的,我一直在想去做这样的一个探索。所以就说我电脑里最主要的,还是有很多的图像,它可以变成什么样的东西。像这个项目一样,我是从大量的文件中去挑选,然后通过很长的时间之后,自己会产生一种新的角度,就像是我看到了自己过去写的一篇日记,然后觉得那个好像不太是自己写的。我就成为了一个第三人称,再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图像,然后再把它们挑选出来。最后这些挑选出来的东西它们自然又会产生一种联系。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有联系的,然后当你把它放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项目。这个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然后再根据这种联系,我再创建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展览或者一个摊位。这就是我创作的过程。

 

主持人:通过你讲的这些,我想到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产生了很多关于“绘画已死”的讨论,它会以一个什么样的新的形式存在,然后绘画和图像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主项传给你的信息。那绘画是媒介本身有不同的质感。我觉得你的作品很好的联系了当代人生活的变化以及传统意义上绘画所具有的功能。我们现在去认识和阅读数码上的图像,而你把它拿过来,打印在亚克力上也好,海绵上也好。尤其是海绵上,对于我来说,会让我忘记它的功能,而纯粹地去感受它的材质,因为它是模糊的,它是柔软的,会让我联想到身体,会有一种亲密感。然后这种虚拟的疏离感,一下就被你的作品,就拉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你能够摸得到的一些存在。

 

林科:当时选择这个图像,让它附着在海绵上,也是因为它的颜色特别像是海绵的颜色。然后上去之后,会如你所说的,人们感受到很柔软,温暖。这种情绪有点像是看抽象画的时候,那种时候不是在看它的叙事。而是在意识层面,它的笔触,它的边缘。但它是什么,又是非常抽象的,只能通过自己去阅读它的内容。

 

主持人:是的,对啊,我觉得林科的作品啊不仅仅是是这种转换,让我们从这个虚拟的世界去感受真实世界存在的这些物质。然后从另一个方面讲,林科的这整个展览也像是一个完整的一个项目,然后他其实也在探索一种,我很好奇很感兴趣的,就是当下的人是怎么去收集信息的。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种抖音啊,社交网络呀,然后大家看到的都是片段式的信息,那么我看到了这些碎片,它们中间的逻辑是什么?我会有一个这样的思考,很多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我想进一步问林科,就是说你的逻辑,你提问的方式可以说是更具体一些吧?就是说,你是以一种强的逻辑去建构这整个项目的,把这所有的页面,所有的图像组合起来?

 

林科:我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然后去看待一个对象。或者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然后他在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会得到很相似,很相近的东西。但是每个人实际上看到的还是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说…我可能被洗脑过,可能是我们大家都被规训过。就像是我们看到这个图像是中世纪的那种最典型的宗教绘画。然后这个是西方美术史里面最重要的,肖像会最原始,最早的西方的那个,典型的一些图像。然后这个就是到我们这里的时候还要去用它(…)然后我就是有可能是小时候就是经常去教堂。因为那个地区以前在大概在清朝的时候应该有一些传教士在那边施舍一些难民,然后当地人就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然后小朋友就会去教堂感受这种氛围,然后还有教堂上面的这种那个是耶稣受难的这些过程,流放,然后很多的神像…然后看到神像的时候就很想去画它。

 

主持人:哇你这样一解释我就完全懂,因为看你的这种处理方式,就觉得这个东西是在你的回忆里的。我以为你只是对这这种绘画很感兴趣而已。原来还是跟个人成长经历有很大的联系。

 

林科:对,虽然我现在去教堂,我也听不太进去布道那个人的说法。我有时候觉得它过于的仪式化,一种阶级的那种感觉。

 

主持人:我们心中有自己的那个基督就够了。那你这样一个解释,我觉得其实那个展览题目还挺符合的。就整个展览就是一首诗的形式,然后每一个作品都是组成这首诗的一个文字,就像中国的古诗,这个文字可能有很多延展的很丰富的意思,但是你按你的感受,它有一种节奏,有一种抽象的一个氛围在,然后你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然后现在就已经可以很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嗯然后我接下来想问就是你们两个最近有没有看一些很喜欢的展览,或者也可以谈谈长期以来对你们影响比较大的艺术家啊,或者是电影啊,或者是书啊,任何相关的对你产生影响的东西都可以。

 

夏乔伊:嗯我最近在看也是林科推荐了一本书,叫《竹不如肉》。

 

(书名来源以及书的主要内容可参考张宇凌的《竹不如肉》)

 

林科:我觉得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是古希腊的那些那时候在公园,因为公元前五百年左右那个时期就是他们建立了一种联邦制,民主联邦这样的一个社会。我很难去想象或者去追溯那时候的社会,但是它可以打开一个窗口,让你去想象。之后也能和西方美术史串联起来。作者张宇凌也是学艺术史的,文笔也非常好。然后还有一本书我想看的是《古代的夜晚》。